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衣冠服饰不仅有御寒遮体及装饰的作用,而且也反映着古人的化和价值的观念。古代的中国,有“礼仪之邦”和“衣冠王国”的称誉,反映了衣冠与礼仪明的关系及礼俗明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衣冠服饰又与人们的等级身份及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相关联,成为等级身份与民族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JH2—14绞车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法案。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发明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在距今五千多年前,因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不同,在黄河、长江以至珠江流域等地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和采集渔猎的农业经济。自周朝起,农业已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开始形成。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明中叶起,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然而,在其艰难缓慢的发展过程中,屡遭摧残。鸦片战争,外国资本势力的侵入,使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迅速解体。截断了向资本主  相似文献   
4.
区域文化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诸多的研究中。齐文化研究已经历了近二十个春秋,这一时期大量相关论著的发表和出版,表明这一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将这种研究提升到系统、整体的学科化的角度来进行,尚有一定的距离。最近由宣兆琦、李金海研究员主编的《齐文化通论》(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一书的出版,正是向这个方向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可以说它是建立齐文化学科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5.
自唐宋以来,随着经济与人口重心南移的完成,南方地区文化的发展一直十分突出,多为研究者所重视;而与之相关的人口教育及地区差异则很少论及,这些问题对于研究明代人口知识结构的格局及其对社会生活和文化、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无益处。本文拟以明代中期南卷考区六省科举功名中进士,乡贯的分布为例,从人口社会史角度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西汉时期是古代家庭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中国家庭变迁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对其家庭内部成员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说明西汉家庭的一般风貌和特点。同时,这也是分析当时各种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古人早就懂得“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这种家庭人际关系与社会人际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家庭人际关系是指以婚姻关系为基础,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地位,它与家庭结构紧密联系。西汉家庭形态最常见的是个体小家庭和直系家庭的小型结构,尤其是个体小家庭。这两种家庭规模小,人口少,是古人所说的“五口之家”与  相似文献   
7.
8.
The phase time of p-polarized light pulses passing through a glass plate is investigated. We do this by converting the problem into a 1-dimensional quantum-mechanical counterpart, a potential well with a position-dependent effective mass. We find that the phase time and the lateral shift have the negativ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9.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达标升级后,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本文就加强档案队伍素质建设,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特别是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管理及操作技能等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
夫妇的合葬是一个由"别"到"合"的渐进过程。在汉代,夫妇埋葬方式由同茔、同坟到同穴趋合的倾向日益明显,同时又存在着异坟、异穴、异室的区别。这种合中有别现象既反映了"夫妻一体"的社会观念,又表现了"夫妇敌体"的传统,是"夫妇有别"之礼在合葬习俗中的实践。自汉哀帝始,更为强调以夫为主的"一体"认同,逐渐忽略了双方的"敌体"之别,随着这种观念的转变,同穴合葬成为夫妇丧葬的主要形式,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