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题: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抛物线相交 ,两个交点的纵坐标是y1,y2,求证:y1y2=-p2(人教版<解析几何>第二章习题八第8题)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高考一结束,总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题,得分却不理想.原因是:在考试时,学生并没有选择命题者设想的、可以说是十分简洁的解法,而是陷入到另外一些繁琐的解法中,导致或是费时、费力,影响了考试情绪和时间;或是半途而废、草草了事.那么,这个学生与命题者之间的"距离"是怎么造成的?现以2013年浙江高考卷中的几个小题为例,探寻个中原因,进而找到缩小这个"距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集合M={x||x+1|≤2},N={x|x2-2x=0},则M∩N=().A.{0,2}B.{0}C.{2}D.{0,-2}2.若(a-i)i=b-i,其中a,b∈R,i是虚数单位,则a+bi的共轭复数是().A.1+i B.1-i C.-1+i D.-1-i3.在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BC中,设BC=a,AB=c,AC=b,则a·b+b·c+c·a的值是().A.1.5B.-1.5C.0.5D.-0.54.已知α∈(43π,π),且sin2α=-54,则sinα+cosα的值是().A.55B.255C.-55D.-2555.设α,β为不同的平面,l,m,n为三条不同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α,nβ,…  相似文献   
4.
高三复习课难上?难在出新!即在知识、方法的重复中,要让学生像接受新知识那样,仍有一种渴望和冲动,感觉不到单调和枯燥.那么,如何出新呢?出新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弯下腰,善于倾听学生的呼声,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围绕这些话  相似文献   
5.
由于一时疏忽,在一堂高三数学复习课中笔没对下列习题细加研究,就呈现给了学生这样,意外就发生了……  相似文献   
6.
在解析几何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最令学生感到头痛或困惑的是,面对较为繁琐的运算,往往显得不知所措,或仓促上马,半途而废;或浅尝辄止,无功而返.尤其是在一些自然思路的引导下,面对纷繁复杂的数、式运算,常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感.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摆脱这种困境?笔者认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对"元、式、形、维"四元素的监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二次函数是贯穿初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 ,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更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在初、高中阶段 ,教材对其处理方式是不同的 .初中阶段 ,教材是在明处让学生在全体实数上感知二次函数的整体性态 ;而高中阶段 ,教材则在暗处用后继知识不断深化对二次函数的认识和运用 .因此 ,在高中阶段 ,教师应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用后继知识不断充实对其新的认识和理解 ,化暗为明 ,让其丰富的内涵得到充分的展现和深化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就二次函数教学谈一管之见 ,敬请同行斧正 .1 制造认知冲突 ,树立局部形象如果说二次函数在初…  相似文献   
8.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对话、碰撞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超出教师预没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这就是课堂的动态生成.”这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题多解”教学也是把“双刃剑”,若运用得好,既能帮助学生夯实“双基”,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若使用不当,则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甚至会导致低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如何高效地开展一题多解教学,值得我们推敲和探讨.现结合课堂教学中开展一题多解教学的片段,就存在的3个误区进行剖析与反思,并探寻走出误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1背景2010年6月下旬,笔者所在学校的高二年级进入全市期未统考复习阶段,考查内容含人教A版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率,笔者开设了一堂以2010年高考数学陕西卷理科第20题为载体的复习课.而之所以选择该考题,理由如下:一是2010年是陕西省首次实施新课程高考,与笔者所在省份的教学实际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