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宁(上汤)话中有一个用法十分活跃的“拿”字,它有两读:上声[na42]和阴去[na45],两读都有动词和介词的用法。本文结合“拿”的动词、介词的用法,通过和普通话的比较,着重从句法结构上分析武宁话的“拿”字句。  相似文献   
2.
辨析修改病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掌握: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类型。一般认为:病句就是不符合语言结构规则或不合客观事理的句子。我们知道,语言的结构规则隐藏在千千万万的具体的言语之中,是隐性的;语言的结构规则非常复杂。所以,在判定句子是否符合语言的结构规则时,就有可能出现误判,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偶翻旧杂志,看到《修辞学习》2003年第1期发表的阎浩然同志的一篇短文:《"一对双眼"是多少"眼"》,阎文认为《大中国》《青藏高原》《二000年的爱恋》三首流行歌曲的歌词犯有种种语法错误。文中有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今草就短文,发表自己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偏正结构修饰成份的增加或取消对中心语的语法功能没有影响。这篇文章考察了形名偏正结构充当句子的谓语、定语、状语时,修饰成份形容词的增加或取消对中心语语法功能的影响情况,并探讨了这种影响的原因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5.
"热""风"作为类词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可以加在名词、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某种社会事件成为一种"热潮"或"风气",在意义和用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者在语义语用上的差别也是明显的,从意义虚化的程度上看,"热"的虚化程度比"风"高;从感情色彩上看,"热"多表褒义,"风"多表贬义;从音节的组合能力上看,"风"的组合能力比"热"强,"风"既可以双音节组合也可以和单音节组合,"热"不能和单音节组合。  相似文献   
6.
胡明扬先生主编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在内容上存在一些瑕疵,这篇文章对教材词汇部分内容的错误和不足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7.
形名偏正结构充当句子的谓语、定语、状语时,修饰成份形容词和增加或取消,有时会对中心语和语法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西武宁(上汤)话一种特殊的动词重叠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方言武宁话中有一种特殊的动词重叠结构,它是由单音节动词重叠后加前级“连”构成,记作“连VV”。这篇文章从动词特征、句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对这种重量结构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9.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概念,但这一概念的外延仍然模糊不清,不少语法著作把一些不属于词类活用的问题看成“词类活用”,如词类的兼用,动词形容词的代用、谓语宾语之间特殊的语义关系等等。本文对这三方面的语法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它们不属于“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10.
胡明扬先生主编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在内容上存在一些瑕疵,文章对语法部分的瑕疵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