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儿童的智力也不能例外.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但在生物界中又居于一个独特的位置.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一切动物(植物),在生存竞争中,那些具有能适应其环境变化的能力的,才得继续生长,留传下来,否则不免趋于灭亡.动植物既由于这样受环境所左右,所以离开了环境的变化,虽有遗传素质,其发展也是无从实现的.它们整个发展史走不出生物学史的范围之外.但人则不然,人由动物的适应自然环境,而发展到能改造环境来适应自己时,就超越了生物学的境界,而其发展也和一般生物的生长大不相同了.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普通学校中的智力落后学生与特殊学校的智力落后学生11方面的心理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在一些重要的心理特征上有显著差异.总的来说,将智力落后的学生集中到特殊学校进行教育,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但也存在某些不利因素,应注意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3.
我的老师林砺儒先生一生从事师范教育,培养了数逾万计的大学、中学、小学教师,对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中国本世纪著名的教育家之一。在当前全国空前开始重视师范教育的时候,便很自然地引起我对他的深切的回忆与怀念了。林砺儒老师是广东信宜人氏,早年留学日本,攻读师范教育。回国后曾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附中主任多年。三十  相似文献   
4.
据《广州日报》1983年8月13日报道,广州地区今年高考上线的考生,有不少在自己的第一、第二志愿中,选报农林医师等学校.其中有一位“三好”学生响亮地说:“园丁培养我,我愿当园丁”.这是一个多么令人耳目为之一新的可喜气象呵!回想过去,社会上有不少人对高等师范教育是不大重视的.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人,固然有不愿意到高等师范院校来的,而投考高等学校的青年学生,更多不愿意去学习师范.这种情况,除了由于他们目光短浅,对我国当前要建设四化,振兴中华,必须首先培养人民教师,办好教育,以利于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具有战略意义认识不足,甚至还受着旧社会残余思想的影响,错误地认为人民教师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之外,也由于他们主观片面,对于作为高等师范教育特点的师范  相似文献   
5.
人类个体的心理发生发展过程与动物一样,都是个体实现种的成就的过程.“种是一个发展阶段.是先前全部进化的反映”,因此,个体实现种的属性,就是继承种族系统发展的一定阶段的全部成就.但人的个体继承种的成就的机制与动物个体有着重要的区别.动物的个体对种的成就的继承,是通过而且只能通过生理结构的遗传而实现.因为,动物的活动是一种不自觉的无意识的适应活动,因此,如恩格斯所述:“动物也进行生产,但是它们的生产对周围自然界的作用在自然界面前只等于零”动物的活动无法在自然界打上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向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教学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逐步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学、科研中心,从而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多作贡献.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胜利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从实际出发,掌握各种有关教学的客观规律.这里,仅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如何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高教学质量.挂一漏万,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我们对于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及年龄倾向这一问题早已注意到,并曾进行过初步的探讨,本文再从数学学习方面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阐明.从国外研究动态看,对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及年龄倾向的研究,早已成为教育界及心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的《性别差异心理学》颇为引人注目.该书作者指出:从十二岁开始,一般来说,男孩比女孩有较高的数学学习能力;而女孩比男孩有较强的口语技能.女孩不仅比男孩在阅读、词汇、写作方面胜一筹,而且较少出现语言障碍.该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古代的教育实践中,就产生了绚丽多采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教育心理学在中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中国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最早可见于公元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思想家的《论语》、《学记》、《劝学篇》等著作中。例如关于学习者的动机则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①关于学习过程有“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②“学至而行止矣。”③关于学习要循序渐进则有“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④“不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