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阿房 《新闻知识》2002,(10):41-41
三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我认识了香港浸会大学退休教授阎明先生。他写了一本回忆录《苍茫岁月》,书中自述了他后半生在大陆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相似文献   
2.
在报刊上,使用“其他” 是当然,而“其它”也常用。这个“其它”合不合理、该不该舍弃呢?  相似文献   
3.
人们看报纸时,很不喜欢八股腔。而新闻中的八股腔层出不穷,并凸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新闻从业人员往往对一些八股腔视而不见或习以为常,有时也显得无可奈何。“不这样写当如何写?”好像无有替代词,觉得这就是新闻语言。实事求是地说,四五十年来,中国报刊上的八股味是一“独特风景”,这一现象在国外新闻界鲜见。人们还记得,在文革时期,时兴“三下”导语,什么“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理论学习的启发下”等等。此类导语曾流行近十年时间,新闻语言已经干瘪到了令人十分难受的地步。改革开放后,新闻界有了…  相似文献   
4.
深海生命     
阿房 《中学生电脑》2003,(6S):21-21
  相似文献   
5.
报头欣赏     
应当说,报纸最早的大量刊行应是西方。西方报纸的报头显碍单一,这与那些外文字母有关,再变化,特点不突出。汉文就不同了,报头不只是该报的一面旗,也是一碟艺术菜。一张报纸的最初发行或创办,主办者都很重视报头,要么求名人赐墨,要么求书法家书写。 全国报纸林林总总,若把它们集在一起,光那报头就是一个有味的书法展览。国外有一名人谈到汉字时曾说“字字是朵花”,这些“花”为中文报纸增添不少艺术韵味。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为《天津日报》题写报头,那“津”字的最后一竖,笔直中有飞墨,其落点如刀裁,真是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6.
予卿天下     
一车轮滚动,陆仪柯掀开车帘,擦了擦额角的汗。时近六月,越往南行,她越觉得衣服厚重。遥望了一眼近在咫尺的城门,这座原本属于泗国的城池已经划入祁国版图。她脑海中再度浮现出那张青涩、瘦削的脸庞,心里突然感到有些陌生和失落。她一度以为他死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