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报道”该是近几年来报纸出现的新文种——我找不到什么现成的词来给它归类,只好用“文种”这个词来表示它的不同凡俗。这是一种用各种文体杂交出来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 先说它的内容。它是报道人的.但却并不报道人的事迹、经验、成就,所以你无法将它归到往昔的人物通讯的文本里去。在内容上,你说它是真实报道吧.人名、单位可是子虚乌有。一个真实的人如果顶着个假名,尚且难以把握他的言行;一个文章里的人若再挂着个假名,其人其事就更难免被作者信马由缰地演绎了。对于这类报道,你说肤浅吧,它可是已经深刻人的隐私中;你…  相似文献   
2.
“请把我的祝福带给迎来的岁月。请把你的烦恼抛给逝去的时光。”这是去年年底女儿发给我的一条贺岁短信。她跟我说:“这是我的原创。绝对不会有克隆版.你可以转发给你的朋友或同事。”我看这条短信朴实无华而又实用.和流行的短信相比也颇具个性.算是雅俗共赏吧。  相似文献   
3.
“以事实说话——焦点访谈”。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是这样向观众宣告自己的品质的。“以事实说话”,报纸可不可以也这样办批评性栏目呢?  相似文献   
4.
报纸的时评,适逢天时,成了报纸的时尚。一些有评论优势的报纸,常常拿它当拳头产品整版招呼。时评热闹起来,也和俗人一样,言多必失。最近看了一些时评,就觉得有必要探讨一下,搞批评是否别那么矫情。岁末年根之际,铁老大开恩,声称2007年的春运不涨价。这当然是  相似文献   
5.
去年8月,北京的一张报纸刊登了一幅照片,拍摄的是一些简易建筑被拆除的景象。照片说明是这样写的:“31日,路过国家旅游局旁椅子胡同的人会发现:建立多年并小有名气的‘旅游一条街’没了。昨天这里24间各旅行社的经营部和旅游书店被彻底拆除。”应该说,这条新闻抓得不错。“旅游一条街”被拆了,说明椅子胡同的市容环境被整治好了,“旅游一条街”有影响,它的被拆除也会有影响。这是这条新闻的可读之处。 但是,椅子胡同的“旅游一条街”没了,北京还有没有其他的“旅游一条街”替代它的作用?是不是今后北京将不再有“旅游一条街”?是不是有关方面已经在北京另外一个地方新建了“旅游一条街”?如果有新的“旅游一条街”,它在北京什么地方?这无疑是消息引发的关注点。然而,新闻却戛然而止,没有片言只字。我去过北京的这条“旅游一条街”,并在那里签过两单旅游合同,体会过有这么条街的好处。我极想知道“旅游一条街”的下落,以便今后有兴致出游时再去“采购”。然而,我在互联网上几经搜索,却始  相似文献   
6.
"忙"会给人一种错觉,误导你的生活甚至人生。“忙”的人往往给人感觉他的重要性非同常人。在生活中,影响力大的人才会门庭若市、应接不暇,或者风风火火。许多人都要找他,许多事都等着他来办,这样的人难道不重要吗?他自己这么想,别人也这么看。  相似文献   
7.
静静的沙的浩瀚沙的坑蜒舒展成优美的沙的韵律更有悠悠的驼铃系一串音符摇来遥方绿洲的召咦当然忘不了幕烈的飞沙遮天蔽司风的足迹不全是柔愉」也忘不了海市番楼的迷幻用期哭和失望来搅扰疲惫的行旅于是想到在青春的风风雨雨之中有多少严师慈教也象悠悠的驼伶把我们带到恰片又“片充满生机的绿洲1沙韵中的驼铃@陆士华~~  相似文献   
8.
杂文有很多趣味。阅读杂文的时候,如果注意品读这些趣味,不但可以增加阅读杂文的兴趣,民可以由此掌握杂文的一些写作方法。 杂文是富有智趣的。好的杂文会豁然显露出一种睿智,读这样的杂文,你会有一种茅塞顿开,趣味盎然的感觉,这就是杂文给予你的智趣。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这种智趣。  相似文献   
9.
联想,是杂文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法,或者说手段。运用联想,可以使杂文显得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也可以使杂文显得深刻厚重,富有洞察力。有些好的杂文,令读者感到精彩、有趣,正是较好地运用了联想。 下边,主要围绕杂文的写作,谈谈联想与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人以群分,是从交友开始的。明朝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讲朋友有三种类型:“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这“三知”确实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