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
我们用几种韵书比较切下字系统 ,发现有许多字原本属于开口韵歌、哿的字在《集韵》里分别收在合口韵戈、果韵中 ,但切下字却仍用开口字。开合混置的韵字特别多 ,不仅有开口韵放入合口韵 ,而且也有合口韵放入开口韵 ,但切下字系统不变  相似文献   
2.
早期对福建进行开发的既有闽越族人,也有东吴人和南楚人后裔。他们在福建境内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了闽地的发展,同时在方言中也留下了痕迹。  相似文献   
3.
陆招英 《科教文汇》2007,(9S):174-175
目前能见到的汉语比较完整的语言系统是殷商时代铜器铭文,汉语的文化源流可以上溯到早于殷商的历史时期。先于商文化的是夏文化,夏文化的典型是二里头文化,继承了河南龙山文化特征。河南龙山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的文化因素一致,山东龙山文化的创造者是黄河下游的古东夷人,他们创造的文化强于相同考古年代的其他文化,处于主体地位。其语言最终成为原始汉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闽方言群和侗台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方言,各方言点的鼻音及塞音韵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某些相同之处,它们或合并,或弱化,或消失,是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前能见到的汉语比较完整的语言系统是殷商时代铜器铭文,汉语的文化源流可以上溯到早于殷商的历史时期.先于商文化的是夏文化,夏文化的典型是二里头文化,继承了河南龙山文化特征.河南龙山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的文化因素一致,山东龙山文化的创造者是黄河下游的古东夷人,他们创造的文化强于相同考古年代的其他文化,处于主体地位.其语言最终成为原始汉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6.
比较梵汉、汉藏的一些对音材料,发现后汉三国歌戈韵母的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切韵》把它们合为一韵无可非议。而唐五代西北方言,歌韵字与戈韵非唇音字主要元音虽然相同,但后者已比前者多了个[w] 合口介音。  相似文献   
7.
陆招英 《双语学习》2007,(11M):171-172
福建境内很早就有先民居住,他们是早期对福建进行开发的闽越族人,在福建境内的生产和和生活促进了闽地的发展,同时在方言中也留下了痕迹,称之为“底层词”。  相似文献   
8.
分析福建顺昌人平翘舌声母使用现状,可发现顺昌方言由于受中古音系的直接影响,对应普通话翘舌音字的读音有一定的特性,没有翘舌音zh、ch、sh,没有r声母等.一旦离开顺昌这个方言环境,语言交际功能大打折扣.文章从顺昌方言特点及古今音演变规律着手,就顺昌方言中对普通话平翘舌音常用汉字的读音及规律加以调查和初步探讨,认为只要顺昌人说普通话时,能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叶音,把方言中读舌叶音汉字全部转换成翘舌音,就可以说出一口较为标准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