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陆斐 《宜宾学院学报》2005,5(2):120-123
歌咏化属于劳动人民口头化中的韵体,它可以歌唱,可以吟咏。在整个歌咏化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它的演变也是很明显的。本试从歌咏化载体的演变过程,即口传、书面与光碟来探讨少数民族的话语权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如何适应市场就业需要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市场就业竞争力进行深入地探讨,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置的办学模式,增强毕业生在市场就业上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陆斐 《中学生物学》2011,27(8):28-29
就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提出了几种可行性的方法,并提出了情境创设中的注意点,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七夕泡水是百色壮民的一种习俗,它已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心灵深处。本文从人类学对人文关怀的角度,通过对百色泡水习俗进行深入地考察,试图解说它的来源和意义,以及它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相对独立的社会时空,使广西黑衣壮的服饰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号体系,它不仅塑造着黑衣壮服饰的文化精神,也规范着他们服饰的构成特征。他们崇尚黑色,从头到脚一身黑,而且服装款式、图案也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反映了黑衣壮的审美意识,让世人体会到古朴的文化基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对那坡黑衣壮服饰的解读,以期理解黑衣壮文化的本真世界,更为理性地保护传统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王敦  陆斐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3):1-3,17
流域文学艺术的研究已经较早被学者们广泛关注,但关于右江流域壮族文学艺术的审美人类学研究目前尚少关注。右江流域的壮族在生产生活劳动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学艺术,它们集中地展现了这一流域壮族民众的精神情感、道德传统和个性特征,以及壮族文化的凝聚力、亲和力,也是当下壮族地区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对这一民间审美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和阐扬,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壮族文学艺术,为“新理性”人文重建提供文化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从小就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心理健康问题要从小学生抓起!”这样的口号我们似乎在报上,在媒体中听到得越来越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在教育界也引起了重视,不少学校专门开了课,也有不少学校以活动的形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自开办以来已成为南宁乃至广西的一个城市品牌,它集政治、经济、文化、审美于一体的民族文化模式,向世人展示了民歌节本身的艺术魅力。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后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全面展示了广西各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提高广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是民歌节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陆斐 《中小学电教》2012,(9):128-128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提升也有目共睹,带宽、速度、多媒体的接入越来越人性化,这也推动着教育信息化在不断飞速前进。基于网络的教育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出现在我们身边,成为现代人学习的一种方式。然而,网络和电脑一样,它不过是物理载体,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有效方法展开探讨,主要从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渗透检测以及磁粉检测四方面来进行。其次以检测技术应用实例为论述对象,对检测技术应用的原理展开探讨,帮助提升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性,促进技术应用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