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飞天应该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佛教艺术形象之一了。那些面容丰润、身材曼妙、缠挂璎珞的青春女子,脚踩青云,衣带飞扬,翱翔于空中。或手提瓶篮,播洒鲜花;或拨弄琵琶,歌乐悠扬。无论是出现于壁画中,还是舞台上,飞天都以其神秘的气息和美丽的风姿,引人无限叹赏。  相似文献   
2.
话说哪咤     
脚踏风火轮,身挎乾坤圈,降龙伏魔,英勇无畏,哪吒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这位半人半神的形象,从何而来?在中国流传了多久?看了《话说哪吒》,你会知道许多。  相似文献   
3.
金刚,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在佛教中,"金刚"一词涵意丰富。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土后,金刚更与中国的民间传说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陆永峰 《百科知识》2011,(21):52-54
中土佛教有四大菩萨之说,他们是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代表慈悲,文殊菩萨代表大智,普贤菩萨代表大行(即实践),地藏菩萨则代表大愿。地藏菩萨常居于地狱,救拔众生,有着“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弘大法愿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因而,地藏菩萨在民间受到广泛的崇信和供奉,并经常被历代的仁人志士引为矢志救世、坚韧不退、勇于牺牲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陆永峰 《百科知识》2012,(16):56-57
正时节到了农历七月,传统上有两大节日为中国的老百姓所熟悉。一是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因为其源自于牛郎织女的凄美传说,尤其为年轻女性欢迎并参与;另外一个就是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而这一节日同样也源自于一个感人至深的传说,即目连救母的故事。这一传说流传千古,在历代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陆永峰 《百科知识》2012,(14):57-58
正很多人最初知道天龙八部是因为金庸先生的同名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其实源于佛教,属于外来文化,它传入中土后,在中土的文化中多有表现。寻词溯源"天龙"一词原为汉土所有,指天上之龙。像大家熟悉的寓言《叶公好龙》,出自西汉刘向的《新序》,里面就说到叶公子高好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佛教中的天龙八部则指八  相似文献   
7.
陆永峰 《百科知识》2011,(12):31-32
进入佛教寺庙,殿堂廊庑之中的那些炫丽奇异的壁画、雕塑,常常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除了如来、弥勒佛、西方三圣、文殊、普贤以外,大家最习见的恐怕就是各式各样、神态相异的罗汉了。  相似文献   
8.
肥头大耳,笑口常开,身荷布袋,袒胸露腹而坐。这位便是中国民间普遍崇信的弥勒佛。这一宗教形象原形是谁?其形象传入中土后又经历了如何变化?请听专家趣味道来。  相似文献   
9.
唐代僧诗是整个唐诗中特殊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是唐佛教兴盛、诗歌繁荣,并相互影响的结果。作为其主要创作的诗僧主要出现于中晚唐的江南地区,有着士和僧人的双重人格。唐代僧诗以其独特的学品格对唐诗的繁荣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书面表达的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英语得分区分点。教师应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全体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有序训练,灵活运用多种批改方法,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