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1.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看,永嘉县楠溪江古村落群是一个由自然、文化、社会、血缘等各种因素默契合成的文化生态系统,构成了天人合一的独特文化空间,是我国古代耕读文化代表和古代生态文明建设遗存的典范。当前,楠溪江古村落群正面临着自然和人为损毁的双重劫难,根据文化生态学的要求,应采取整体性、原真性、活态性、延续性的保护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温州拥有十分丰富而优秀的文化遗产,但受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影响,大量文化遗产在城市化面前让步而受损,众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现象极为突出,正面·陆着自然和人为损毁的双重劫难。根据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并结合温州实际情况,应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意义,形成全社会重视文化遗产的浓烈氛围,着力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走适度旅游开发和产业化之路,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以尊重人的自然生命为出发点的道家生命伦理思想强调返朴归真、守柔处弱、谦下不争、无为而治。道家生命哲学蕴含着最永久的生命伦理。道家思想对物欲泛滥和人心异化的现代社会保持内心世界的自由自在具有重要启示,但却不具备被推广被实践的普世伦理。  相似文献   
4.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漫长的依附、冲突、适应和融合后,到隋唐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从佛教的中国化到中国化的佛教这一过程,既可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开放和包容,也可看作是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弥补和完善。佛教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从模糊走向确立,理想世界由彼岸走向此在,社会化人格由外在压抑走向内在自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