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郭沫若毫无疑问是一位现代文化巨人。不但是杰出的作家、诗人和剧作家,而且是优秀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还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一九七八年六月,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央给郭沫若致悼词时,称赞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这是在概括他一生各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的诗体散文中,从鲁迅的《野草》,到何其芳的《画梦录》,再到杨朔的散文,形成了一个"三级跳"。杨朔拿散文当诗写,有成就也有明显的不足;何其芳高张独语体散文的旗帜,刻意追求散文艺术的革新, 功不可没;而鲁迅,视《野草》为生命的一部分,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散文诗。以思想艺术的震撼力论,《野草》是极品,《画梦录》是上品,杨朔散文是中品。其中成败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都江堰》是《文化苦旅》中堪称精彩颇有代表性的一篇。它的第一部分以求异性的独特的文化思辨取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第二部分以文采见长,可读性强。但是,它也有"走调的"时候。读余秋雨的散文,欣赏其睿智和文采的同时,要谨识其浮躁煽情之处。  相似文献   
4.
散文重要,但散文比较难于读解赏析。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相关散文进行对比研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比如同是写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鲁迅、林语堂、周作人、朱自清、闻一多各有名文传世,将这组文章细细对比,则更能看出鲁迅情感的郁怒情深和行文的痛快淋漓。当然,这种对比阅读法也有局限性,它的适应面不够宽广。  相似文献   
5.
近读林语堂的杂文《翦拂集》,书中对刘和珍女士的为人所记较详,兹录出有关片断,奉献教师同行参考,并奉献给如我当年似的对鲁迅先生的名文心怡神往的青年同学。“三·一八“隆亲发生时,林语堂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兼学校教务长,刘和珍是直接听林的课的英语系学生兼校学生自治会主要干部,他们交往甚密。而且,这个阶段的林语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和巴金的《随想录》产出时间相距约半个世纪,无论写作背景、作者经历、气质、身份,还是对它们的接受,都有明显的区别。但是,抉心自食,严格地解剖自我,对历史高度负责,表现出作者的磊落情怀,却是两个文本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周恩来同志《我要说的话》和邓小平同志在郭沫若追悼会上所致的悼词出发,认定郭沫若是一个“球形发展”的革命家和文化人,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只是他全部贡献的一个方面、主张对郭沫若的文学创作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不必一味地近距离赏析,而应作适当的远距离观照。意在补充我《郭沫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质疑》一文的未尽之意,并针对何益明老师《关于郭沫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中的几个具体问题,略述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巴金曾三次谈到愿意追随“鲁迅的道路”,当问及什么是他说的“鲁迅的道路”时,他曾含糊搪塞,语焉不详。从他写过的纪念鲁迅的系列散文看,特别是联系《随想录》分析考辩,他所说的“鲁迅的道路”,其实就是一条为了真理敢爱敢恨、敢于追求之路,一条“立人”之路。  相似文献   
9.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围绕主人公祥子合理设置闪要人物是它的主要艺术成就之一。分析祥子的周边人物群,大致可归为施虐和参照系两个大类。每个次要人物各从一个侧面观照和凸现祥子的性格。他们加在一起,又构成了祥子性格赖以生成的客观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星》是出世颇早反响很大的一部描写改革题材的长篇小说,激情澎湃地近距离全方位地反映改革现实,气魄宏大。主人公李向南是一位思想成熟的改革家,一个符合四化标准的新型干部。他勤奋学习,讲究效率,愈挫愈奋,胸襟高远脱俗;次要人物除顾荣和潘苟世之外,性格内蕴不够丰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