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学旅行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如何突破“游而不学”和“学而不研”的困境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京杭大运河为载体,充分利用大运河资源,挖掘兼具研究价值和学习价值的驱动项目,探索了研学旅行过程中“研”和“学”融合问题的解决路径;以南旺分水枢纽项目为代表,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设计了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研学旅行方案,以推动研学旅行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中劳动教育的实然困境,探索破局纾困的应然进路,倡导观念上劳育并举、内容上因时而变、组织上学科交融。以“淘宝村”花木产业集群为主题,设计“地理+多学科”的实践课程,为学科融合视域下地理学科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月相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球概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同时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难点内容和实践案例。月相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要求较高,学生对月相形成机制的深入理解对其了解日、月、地运动系统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数学角度分析了日、月、地三者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月相的形成机制和特殊月相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依据课标要求,对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产业转移”一课进行数字化开发,将建成的数字资源发布于“地理云课堂”平台。选用某手机代工企业和汽车企业的产业转移案例创设情境,据此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在线自主探究、互动研讨,完成驱动性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成的基础.本文基于地理课程思政已有研究,设计"地理课程思政"的课堂观察量表,利用课堂观察法进行教育研究,并结合2节高中地理优质课对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估,发现在当前地理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重视教学资源应用,但忽视对其内在蕴含价值的挖掘;重视案例辅助教学,但案例选取的恰当性有...  相似文献   
6.
高素质人才培养依靠教师,为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师范类专业进行认证恰逢其时。本文基于OBE理念的专业认证,以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师范生培养为例,参照认证标准规定的毕业要求,构建了以“毕业要求为核心”的师范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并结合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和提升培养质量的初衷,提出了“多维协同培养”模式。希冀该模式对完善师范专业建设、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而深入研究学科核心概念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以人教版教材(2019年版)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模块为基础,对高中自然地理核心概念进行筛选与解译,得出人地关系、地理过程、环境、尺度、分布、区域、位置、相互作用等核心概念,并从地理学科系统论和学生认知角度...  相似文献   
8.
研学旅行具有“研”“学”“旅”三大基本属性,但在当前的研学实践中却存在“学”有进步、“研”仍不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构建三层PBL并行模式,以期将研学旅行之“研”落到实处,即:以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构成指向知识学习的第一层理论板块;以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构成指向探索研究的第二层实践板块;在游戏激励机制(Points、Badges、Leaderboards,PBL)基础上创新PBL“三板斧”评价理念,构成第三层评价板块。三层PBL并行,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保障研学旅行育人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学科融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文章以“走向生态文明”为例,将多学科知识寓于“生态环境与黄河治理史”的主题情境之中,以黄河人地关系发展为主线,设置4个子情境,融合地理、历史、政治、语文、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资源开展教学,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掌握,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中学地理教学融合公众考古教育有利于发展公众考古教育、落实学科融合、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文章以认知-情感-行为意愿理论为基础,尝试提出中学地理教学融合公众考古教育的实践路径,并以仰韶文化为例,设计了中学地理教学融合公众考古教育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