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吴昌硕"与古为新"的绘画创新思想在原文中意即引上古金石篆籀文字的笔法笔意入画进行传统文人画的创新,深层而言是在文人画商品化的历史语境中整合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中富有活力的因子,赋予传统文人画新的生命质地,从而创作出适应市场需要和体现时代精神的绘画作品,所以他这种绘画创新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吴昌硕“画气不画形”的绘画美学思想虽然突破了明清复古派文人画柔媚的审美趣味,但同时剥落和舍弃了文人画“韵”、“逸”等审美品格,将文人画的审美取向导向显露和霸悍。  相似文献   
3.
当代画界一般把吴昌硕与徐渭、石涛等大写意画家一起称为"革新派".其实,吴昌硕的创新观与徐渭、石涛他们是有所不同的.吴昌硕虽然与徐渭、石涛等"革新派"画家一样主张自我作古,但他所言的自我不是自我的"心",而是自我独特的绘画风格.风格标新,是吴昌硕绘画创新观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中充斥着大量"陈词滥套"的现象.这具体表现为题材选取的相似或雷同,情节结构建立的模式化,人物角色塑造的趋同化,以及唱词、宾白、科诨因因相袭等方面.元杂剧的研究者或多或少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对这一现象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极少有人对此进行深入思考,所以并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的戏剧表演观从其理性主义的哲学、美学思想出发,提出演员在表演时应冷静理智地将事先塑造好的“理想的范本”扮演出来,使观众信以为真。演员塑造的“理想的范本”高于自然和诗人所塑造的“范本”,它虽然是推理、想象出来的虚构形象,却符合人物和现实生活的内在逻辑。优秀的演员在表演之前已经塑造出这样一个“范本”,然后在表演中不动感情地扮演这一“范本”。但理性主义戏剧表演观强调艺术的模仿性而忽视情感体验性,唯物却缺乏辩证。  相似文献   
6.
文人画之所以崇尚笔简形具的逸品,是因为文人画家绘画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物象,而是为了在绘画中寄寓、消解心中由怀才不遇所激发出的郁勃不平之气,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文人画家这一寄兴寓意的创作心理机制赋予了文人画逸品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7.
基于陶瓷文化景观的活态属性,我们以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为契机,在研究陶瓷文化景观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衍变肌理的基础上,修复陶瓷文化景观遗产,完成陶瓷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双赢,从而实现景德镇陶瓷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常理“说蕴涵着文人画的绘画图式和美学理念。绘画图式是指绘画合乎对象自然而然的生机和情态。文人画家创作“合于天造“的绘画图式,是为了在这样的绘画图式中寄寓“胸中盘郁“,即心中既抑郁又生机勃勃之意。因此,“常理“说的美学理念是“寓意于画“。  相似文献   
9.
有些学在解读《红楼梦》时以反封建礼教为立足点,认为曹雪芹受其历史阶级认识的局限,以极度厌恶的心态将赵姨娘刻画成反面人物形象。其实从人物性格和心理形成的探讨中可以看出这一人物形象的存在是有其依据和合理性的,曹雪芹只是艺术性地典型再现这一人物形象,并无贬低之意。  相似文献   
10.
吴昌硕"画气不画形"的绘画美学思想虽然突破了明清复古派文人画柔媚的审美趣味,但同时也剥落和舍弃了文人画"韵"、"逸"等审美品格,这样易将文人画的审美取向导向显露和霸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