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心雨     
下雨的时候,打开窗门,能嗅到雨送来的花香。这雨仿佛是无数的小手抽成的丝,而这丝永远抽不尽。他们是天地的造化。从屋子里走出来吧!你会欣然发觉,这花比昨天的更艳丽,他们在细雨中显得更加清新可人,就连那一滴滴水珠也透着晶莹的美。当你沉浸在这万物间的和谐中时,走回屋子,捧起一本心爱的书,坐到窗边来吧!你不会有夏日炎炎的难耐,也不会有冬日里手脚冰凉而无法继续读书的感觉。这是你读书的最佳时间,你可以不时将灵感捕获,留下永恒的生活感悟。雨后,大自然会赠送我们一份别致的礼物———七彩虹。阳光铺洒到大地,微风如酒,绿柳含烟。山青…  相似文献   
2.
文章深入发掘中国本土视域下以情为德育教学导向的基础、传统美德为德育教学导向的方法、核心价值为德育教学导向的目标的真善美、知情意、道德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德育导向机制。德育教学路径必须把社会主导的对象昭示给对象,让人们认识它、体认它、认同它,以使自己的价值追求不与社会的主流价值相冲突。  相似文献   
3.
在性命关系上,孔子摒弃西周天命下贯人性的传统,以个体的诚敬而开显仁德在天道与人性的贯通,孟子则在性命对举中把天德下贯为人心所固有的德性.而荀子汲取告子生之谓性的传统,以天人相分为其德性论的逻辑起点而赋予人有义、能辨、能群的知性特征,义是德性教化修养的根据,辨是德性生成的智识保障,群是德性践履的人伦情境,因此义、辨、群三者构成了德性养成的道德生态,既是知性,又是德性,在三者的动态的发展中实现性可教化及其知性与德性的统一.从先秦儒家的性命关系辨析可以窥探孔孟荀之间的学术渊源和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4.
荀子批判吸收先秦孔孟儒家天人合一的“中和”思想,提出在分的前提下的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协同,人与社会义分则和的群居和一之道,人与自身和谐的礼别异,乐合同。这些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训诫作用,可以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精华和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折射出各民族多元的审美价值观,并蕴含着各民族不同的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