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在数学学习的思维活动中,“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逻辑法则是思维的手段,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是思维的基本方法,问题解决是思维的最终目的。因此,研究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必须研究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研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研究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见的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2.
“化归法”是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何谓“化归法”?“化”即变化、化简;“归”即归纳、归类。也就是说,将新的、难的、繁的问题,转化归结为旧的、易的、简的问题来解决。本文就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地运用化归法谈几点体会。一、化新为旧,加强前后联系。前后相关、逐步深化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要经常联系有关的  相似文献   
3.
题目 (2005年盐城市)已知:在矩形ABCD中,AB=2,E为BC边上一点,沿直线DE将矩形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C’处。过C’作C’H⊥DC,C’H分别交DE、DC于点G、H,连结CG、CC’,CC’交GE于点F。  相似文献   
4.
数学思想、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是构成数学基础知识的三大部分。而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命题的论证,都要依赖于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中学阶段,必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与教学,使学生逐步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本文就初中阶段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渗透几种数学思想谈一点看法。一、反面设问,渗透反证思想。反证法是初中阶段接触的间接证法之一,是逆向思维的具体体现。初中学生对逆想思维尚不习惯,而习惯于直接推理论证的方法。因而,“反证法”是初中数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