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的趣谈     
在民间,对火的来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叫做燧人氏“钻木取火”。据考古证明,“人类用火的历史能够追溯到200万年左右。”在我国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过灰烬,这说明当时人们早已学会使用并保存火种了。火的使用,使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生吞食物的野蛮时代,为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开创了划时代的新纪元。因为火给人类以光明、以温暖、以熟食……。尽管火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幸和灾难,但更多的带来进步和光明。所以世界上有的民族敬火为神,  相似文献   
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很多,一般需根据反应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笔者尝试将双桥线法简化为电子得失数交叉法,收到较好效  相似文献   
3.
盐和盐的反应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难点。几年来,本刊曾发表这方面的文章,同时也收到不少读者的来信,他们从不同角度指出已发表文章中的个别问题。对此,本刊表示感谢,并在本期的《读者信箱》内,刊登几位同志的意见和〈谈盐和盐的反应类型〉稿,供读者讨论。  相似文献   
4.
5.
为了更好、更快地完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聋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早日把他们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探索并采取适合每一个聋生的语文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运用分层教学的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目标分层:展现个性,激活思维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明确不同的要求,并鼓励他们向高一层目标迈进,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展现学生的个性,激活他们的思维。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从大纲、课标、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能够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综合考虑基本目标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86年高考化学计算题,考生解题方法之多,出乎意料之外,这反映了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中,计算思路活跃。但比较考生各种解题方法之余,不能不使我想到,我们提倡各种不同解题方法,应以最合理的解法为归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速率,达到计算题解正确合理的目的。今以86年高考化学计算第一题为例,将考生解法略加归类,并对不同解法稍加评论,以供读者剖析。[题目] 在一定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存在时,将 N_2和 H_2按1:3(体积比)混和,当反应达到  相似文献   
7.
如何正确而迅速地配平有机反应方程式,乃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研究课题,我们曾试用下文介绍的两种方法:进行有机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通过实例将配平过程介绍如下:一、分子式法:【例1】配平 CH_3CH_3+O_2→CO_2+H_2O解:1.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结构简式改成分子式C_2H_6+O_2→CO_2+H_2O  相似文献   
8.
下面是一道化学计算型选择题,是95年江苏省高中毕业会考题,是一道可以衡量不同层次学生思维能力,知识基础和计算水平的好试题,记4分。这道题的解法可简可繁,若按常规计算法,则很繁复,费时甚多;但若思维合理、解法得当,则可变繁为简,化难为易,敏思巧解,捷径解题。请看:  相似文献   
9.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是学好化学的必备技能,而针对不同化学方程式,选用最适当的配平方法,更能加快配平速度和提高配平的正确性。本文除了简要概括了传统的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偶数法、双线桥法等外,又引进了复分解反应的配平法,发展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升降数交叉法,有机化学反应方程配平的分子式法和舍官能团法。为比较各种配平法之简繁,试将各种配平方法之要领、步骤、应用范围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教材里,我们所遇到的盐和盐的反应,大部分是相互交换离子,生成两种新盐的反应。因此,在化学教学的初级阶段,常把盐和盐的反应,归结为复分解反应。然而,随着中学教材中有关电解质溶液知识的加深,上述概括就显得十分狭隘了。今就中学教材中可能遇到的盐和盐之间的反应,归纳为如下几种类型,并将其中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讨论,以求获得一般反应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