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础教育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个新生事物,包括肩负人类文明传播使命的教师在内,很多人对之实施的必要性不甚了了,作者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心得,就基础教育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策略浅析几点想法。一、从人类环境观的转变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研究是当前科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全球变化下区域响应研究区的选区原则,论述了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研究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内蒙古东部五盟市实际作相应的实证性论述,以期为全球变化下区域响应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灾害教育是提升民众风险意识,降低灾害中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的重要途径,但中国灾害教育软实力建设一直较为薄弱。为详知本领域发展脉络与现状,对我国1991—2020年间480篇灾害教育主题的文献进行梳理。研究发现:数量上,灾害教育研究成果呈持续增长态势;空间上,灾害教育区域性差异显著,经济发达地区更加关注灾害教育,沿海城市的灾害教育研究成果数量高于内陆地区;协作上,各灾害教育研究机构协作频率不断增多,跨省域合作中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但总体协作水平低;内容上,随时间推移灾害教育更加细化,但多侧重于学校灾害教育与灾害护理教育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冻土分布模拟研究现状,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联系,对其进行分类。通过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今后工作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遥感信息在冻土制图和冻土长期监测中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冻土制图将是今后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GIS、RS手段,以航天遥感MSS、TM、ETM为主要信息源,对松辽平原进行多时相、大面积沙质荒漠化遥感动态研究,从中探索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分布规律、动态变化的规律,对研究区内各省级行政单元沙质荒漠化现状分布及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研究,为经济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总面积在增加,但增加速率并不均衡.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总面积在快速增加,而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显现缓慢减少趋势.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主体分布在内蒙古,最严重的地区位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克旗达里湖沿岸盐碱土土壤进行逐层取样,分析了该地区盐碱土中的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随深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克旗达里湖沿岸盐碱土土壤中铵态氮随深度呈现由上到下逐渐减少的趋势.达里湖沿岸土壤有效磷呈现随深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达里湖沿岸不同地区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差异很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随着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大多数生产、经营企业已开始选择用独立的物流公司来承担运输等一系列任务.本文通过对赤峰市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及策略进行分析,提出赤峰市物流产业的发展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物流服务需求为依托,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总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以引导和促进赤峰市物流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个新生事物,包括肩负人类文明传播使命的教师在内,很多人对之实施的必要性不甚了了,作者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心得,就基础教育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策略浅析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9.
以鄂托克旗森林资源为例,论述运用WebGIS技术构建森林资源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和设计方法.系统根据鄂托克旗目前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现状和需求,依据WebGIS技术的特点,通过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GIS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设计方法,采用SuperMap IS.NET为开发平台,实现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一体化集成和存储、森林资源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双向查询、服务定位、地图数据分析与处理、统计分析、专题图制作等功能,并讨论了网络地图发布平台构架、网络地图功能与属性数据库设计、数据更新等方面的设计与实现,从而实现鄂托克旗森林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建立了森林资源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林业基础部门的实际办公工作提出了新的办公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