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江西早期的新式学堂,迄今鲜为史家瞩目,是个有待耕耘的研究角落。本文拟对江西早期新式学堂的产生、状况、作用等问题作些微探讨,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一、先天不足的难产儿仿佛是为了表现个性,江西早期的新式学堂,既不象北京京师同文馆那样独步一时,也未能与上海广方言馆、广东实学馆、福州船政学堂同时起步,甚至落伍于长沙的时务学堂,直到二十世纪初年才正式产生。其实,它的难产,并不是因为在母体内营养过剩,硕大难出,也不是赣人冥顽难化,喜旧拒新,而是先天不足,机缘迟逢的结果。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已在朦胧地呼唤新式学堂。出于“师夷制夷”的愿望,林氏在使粤禁烟之初,就“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并购买其新闻纸”,着意研讨外来的西学。在他左右,出现了规模初具的翻译研究班底,涉猎范围包括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文化素质和现代化理想,是他养就民主革命领袖品格的基本因素。从根本上说,他的文化素质取决于当时的社会存在,和他的家世、阅历并与他所处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一学西方,是近代中国渐次兴起的一股潮流,其内涵为:向西方寻求救国的真理。严格地说,近代以前,中国从未有过为救国而效法西方的事情。那时,中国以文明古国的风貌雄踞东方,以四大发明而倍受世界景仰。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册中,记载着张骞通西域,鉴真渡日本,郑和下西洋等伟大壮举,他们交织成了中国向世界传播文明的宏伟画面。显然,那时的中外交通,并不意味着中国因落后而向外国学习,更不意味着西方因先进而为中国所学,恰恰相反,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东、西各国的学习对象。在唐代,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侣就因羡慕中国文化而流连忘返,以至另取晁衡作为自己中国化的名称,这可以说是东洋人学中国的典型;在元代,意大利的马可·波罗久滞中国,陶醉于中国的“文物之昌明”中,这也堪称为西洋人学中国的缩影。然而,不进则退,历史的辩证法是无情的。从十七世纪中叶起,西方各国锐意进取,突飞猛进,中国却依然故步自封,发展缓慢,从而使西方远远地把中国甩在了后头。首先,英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带给教师的影响十分深刻,不仅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上,还反映在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