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尼迪克特概括的“耻感化”模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在日本化研究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人认同等级观念和极度夸大精神力量在视公平为原则和宣扬物质的西方化中是无法理解的。“菊”与“刀”代表了日本民族化的互悖共存的化意象,也代表了日本大和民族的双重性格,日本人以负恩和复仇两种极端的方式来化解道德上的压力。本尼迪克特在研究中运用了化类型学理论,对他化进行遥读和整合。  相似文献   
2.
本尼迪克特概括的"耻感文化"模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在日本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人认同等级观念和极度夸大精神力量在视公平为原则和宣扬物质的西方文化中是无法理解的."菊"与"刀"代表了日本民族文化的互悖共存的文化意象,也代表了日本大和民族的双重性格,日本人以负恩和复仇两种极端的方式来化解道德上的压力.本尼迪克特在研究中运用了文化类型学理论,对他者文化进行遥读和整合.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文学的流浪主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浪是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流浪学”的出现与现代人的生命体验息息相关。1980年代中国大陆,人类潜在的流浪情结逐渐被唤起。作家开始关注流浪怀着希望和惆怅的路上状态,追逐他们精神演变踪迹,以及他们的人生观和生命形态。知青群体的城乡徘徊、青春流浪的都市表达和为寻找精神家园的化流浪构成了新时期学中的三种流浪类型,共同表达了被释放的人性状态。  相似文献   
4.
影像艺术以有别于传统艺术的组织形式和体认方式,在表达生态危机和关切人类生存前景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生态电影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创作的新的生长点。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社会生态危机的加深,应和着世界性的生态电影思潮,中国电影分别从生命起源和生命的宇宙定位、非人类群体的生命活动及生存空间和表达生态关怀、展示人性冲突等不同角度显示了生态思想的初步觉醒。但是,由于电影创作的市场化导向和本土生态思考的缺位造成了电影中深层的生态意识的薄弱匮乏。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承传了"五四"文学的启蒙传统,沿用了特定空间意象——"铁屋子",它具有突出等级秩序的权力建制、封闭又狭小的表现形态和凝滞又孤立的存在方式等典型特征。大致存在三种模式的空间架构:一是以当代中国历史为框架和民族集体记忆为基础的宏大空间,二是以个人经历或记忆为基础的写实性的空间设置,三是超越了现实社会的超验性空间设置。空间意象的分化源于启蒙叙事意义结构的松动,也受制于启蒙叙事中不同情节模式。空间意象的营构折射了新时期启蒙叙事的时代印记、意义限度和书写困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