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唐代“试判”主要用于铨选,过去在“科举与文学”语境下的相关研究,往往并不涉及;但从更宽广的“取士”概念上说,铨选亦在其中,故试判也是“取士文学”的重要文体。理论上说,唐人凡参与铨选者皆有过判文的制作,而所有参加“关试”者也须试判,其总量之大可想而知;现存的判文也为数不少,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像唐代试判制度这样的基本问题,也由于诸多原因,现在还  相似文献   
2.
试判为唐代重要选官活动和考试项目,也是唐代文学的重要文体,但其具体制度已不甚详明,甚至常被误解,"平判入等"即为其例。"平判"应是"平选试判"的简称,"平选"则是指常规铨选,"入等"是指平选试判成绩"佳者","平判"成绩"甚拙者"谓之"蓝缕"。在具体处置时前者"升"后者"降"。"平判入等"也被称为"科目",但与"科目选"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3.
判文这一古代司法应用文体,萌芽于西周时期,繁盛于唐代。但唐代以前的判文留存极少,以至于被人忽略。本文从判文在唐代以前的萌芽、形成和发展入手,分析判文在唐代以前的沿革。  相似文献   
4.
判文是唐代选官考试中使用的重要文体,它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复杂,根据判文题目的来源出处,判文可分为公务案牍式、经籍古义式和僻书曲学式三类,各类判文的难度不同,在历史演进上表现出了由易到难的发展特征,但到唐代后期又有了起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双关判文的体制、选材、内容和性质进行分析,认为双关判文具有一个篇名、两道判题和一则判对文的特殊结构,其两道判题的出处和内容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