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自生秩序并非灵丹妙药,分类引导不等于管制,高校定位离不开高校分类,高校定位的机制是自生秩序与分类引导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分类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高等教育分类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3年以来逐步形成了研究热潮,但尚处于以介绍和借鉴国外高校分类法及制度为主的起步阶段。研究对象上侧重于高校分类,研究内容集中于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研究成果集中于对现有分类法及分类政策的介绍、评述、反思和批判。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一方面要将高等教育分类研究的视野从高校层面提升到高等教育层面,加强专题研究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原创性研究和应用研究,集中力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分类(含高校)的依据、标准、指标及配套的制度和政策框架,并进行分类的应用性试验和试点。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应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筹措经费的机制。纲要的这  相似文献   
4.
笔者评述了潘懋元先生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哲学的观点大学理念》。此书无论是从理论意义还是从方法论意义上,都给人以视角独特、耳目一新并有诸多理论创新的深刻印象,向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目标建设的征途上迈出了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一步。它是一部为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而进行理论和方法论准备的专著。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新的表述,特别强调教育要为人民服务。我们认为,“为人民服务”作为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和教育思想的理性回归.它向我国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三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是教育究竟应该为谁服务?在新的教育方针中,不仅是指“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指“人民”:二是教育究竟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或者说凭什么去服务?三是教育究竟怎样服务?这三个问题不仅需要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工作者去积极探索和实践,也是我们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同时,它也向教育投资者、举办者(含民办学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何贯彻落实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方针?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实行岗位津贴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深入开展新一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大形势下,许多高校于2000年前后实行了竞聘上岗、校内岗位津贴制度。高校实行岗位津贴制度对于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建立公平竞争、相互激励和相互约束的机制,突出岗位、职责和业绩在分配中的作用,以及在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等方面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1.促进了教职工思想认识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在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下,由于工作任务与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不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人们对质量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追求"大而全"和"升格热"的外部原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高校存在着类型不清、定位不明、特色迷失、盲目扩张办学规模和提升办学层次的“升格热”。如何解决这个令人头痛和棘手的难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课题。本运用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从管理体制、拨款制度、高校分类、大学排名、教学评价、社会舆论等方面探讨了追求“大而全”和“升格热”的外部原因,并提出了有政策价值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学术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着一个国家大学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及模式,中美两国大学的文化传统、面临的主要矛盾各不相同,其办学理念和内部治理体系各有所长、治理模式互有优劣.善于"借鉴"才能"超越";敢于"创新"才能"领先".中国大学在借鉴美国大学内部治理经验时不能简单模仿或移植,而应当坚持"追赶"与"超越"战略并举,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努力走出一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9.
浅论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界定了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了高等学校的类型和层次,分类与定位,以及分类、定位与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我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人民服务:党的教育方针的新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从“一为”到“两为”的演变,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深刻认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是当前教育战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对于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是至关重要的。一、教育“为人民服务”浸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显明的方向性“三个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