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文章结合PPT课件本身的优劣特点以及国内高校多媒体课堂的实际情况,探讨并总结了如何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通过简单实用的工具软件和技术手段切实增强PPT课件的制作和演示效果,从而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课堂教学,提高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汉英之间最基本的差别在于汉语属于意合语言而英语属于形合语言。笔者运用认知科学中的神经网络学说、激活扩散模型和图式理论等进行分析,指出汉语重意合的根本原因在于汉人的大脑概念网络习惯于“节点触发”的方式,而英语的形合主要是由于英国人倾向于用“路径连接”的方式进行激活扩散。  相似文献   
3.
陈友勋 《重庆师专学报》2009,(5):123-128,133
文章从信息结构模式的角度探讨了易经八卦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八卦和翻译都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人类认知范畴,八卦的产生体现出古人处理信息的一般顺序和方法,其中折射出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而翻译是在两种语言文化之间进行的一种信息传播。所以,把八卦中体现出的处理信息的基本原理用来指导翻译实践.不但可行,而且还具有简洁易懂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陈友勋 《重庆师专学报》2007,26(3):61-63,70
从认知角度论述了英语轭式搭配的特点、作用及作用原理,指出它其实暗含隐喻,反映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在语言上表现出简洁和新颖的特点,主张尽量在翻译中保留轭式搭配的形式特征,并建议用汉语的“拈连”来进行直译。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承认意义在翻译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并指出翻译理论界的许多争议其实是源于人们对意义理解的偏差造成的。为此作者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探讨了语言意义的本质含义并大体分析了认知语义的演变特点,试图以此得出一点对翻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鉴了康德和皮尔士的认识论来探索翻译中对语言意义的研究方法,认为对意义只能采取功能性解释,具体运用溯因推理的方法。文章还联系康德的认识论对语言意义的自身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意义在先天形式上体现为神经网络中的激活扩散,后天内容上是一种主客观互动的产物。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语言符号和语境知识的互动特征,同时意识到译文对源文意义的解读不可能一次穷尽,因此必然产生译文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陪审制是英美法系中一个富有特色的诉讼制度,对整个世界诉讼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各国都根据自身的国情对陪审制进行了必要的“本土化”改革。比较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制和我国人民陪审制的异同,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有益的东西,这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目前实行的人民陪审制会起到不可忽视的借鉴、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口译是一个多任务同时处理的认知操作过程,而译员特别是刚接触口译的学员往往由于不能合理分配自身有限的认知资源而导致口译失败。为此,作者从Gile的精力模式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精力进行口译培训。  相似文献   
9.
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本文借助该理论,阐释了口译实践中译员大脑的动态操作过程,同时联系神经网络学说、激活扩散模型、图式理论等其他认知领域的研究成窠,分析了概念整合网络中各心理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特别是合成空间的层创结构中的认知操作特点。  相似文献   
10.
口译笔记是影响口译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口译笔记的特点和规律,指出口译笔记的具体操作和激活扩散模型、图式理论、连通主义等许多认知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密切的联系,其中尤其是吉尔的精力分配理论,对如何做口译笔记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