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运用人际反应性指标量表调查江苏、江西四所高职院校学生共情心理发展状况,发现高职学生认知共情发展较好,而情绪共情发展较差.高职学生性别、学习专业以及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其情绪共情的发展水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共情心理,改善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死亡教育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是探讨与死亡相关主题的教育活动。在美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正式兴起,最初是在大学中开设相关课程,并逐渐由大学扩展到中小学,由学校而进入社会。目前,已成立了多种相关的学术机构,各种普及性书籍、期刊、音像制品也大量发行。死亡教育在美国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本文着重介绍美国死亡教育的发展简史以及死亡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内容、实施等内容。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引起我国教育界对死亡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国外死亡态度量表发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展开对死亡态度的研究,至今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在发展过程中,死亡态度量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初期推动了死亡态度的研究,随着死亡态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成果应用于死亡态度量表,促使其不断发展,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回顾死亡态度的发展其实就是回顾国外死亡态度研究的历程,希望通过回顾这一过程,对国内死亡态度研究的开展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德性之知"是张载提出的重要概念,其内涵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张载试图用德性之知来论证儒家伦理的合理性。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分别用格物致知和涵养本心的修养工夫来实现德性之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程朱与陆王的工夫论,可知其内在机制与宗教信仰相似。它通过强化人们对天理的信念,最终达到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德性之知具有如下认知特点:首先,它是一种为理学思想服务的认知,其次,其内在机制与宗教心理相类似,最后,它的实现需要体和悟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本科师范生心理学课程内容存在诸如理论性太强、缺乏实用性等缺点。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满足本科师范生的发展需求,应在强调实用性的基础之上,建构符合本科师范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心理学知识体系。该知识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教师心理素质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和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心理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特点、课程模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教学时数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有效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外在逻辑原则难以适应中国心理学史发展的要求,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中国心理学史应该坚持内在逻辑原则.但是,如何使用内在逻辑原则进行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呢?本文认为,方法论诠释学强调通过解释技术来正确理解文本中的意义,特别是强调通过检验整体与部分是否矛盾来确定诠释是否正确、合理.这样的解释技术可以应用到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内在逻辑原则中,并可加强其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