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运用问卷法对广东省农村地区158名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年龄方面差异显著,总体情况是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性别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女孩在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方面优于男孩,男孩则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优于女孩;留守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只与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更多使用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会更多地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和网络资源,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社会多给予留守儿童情感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198 5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 ,为智力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从传统智力研究的局限出发 ,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 ,重点分析了多元智能之一的人际关系智能的涵义、特点及作用 ,并阐述了人际关系智能的教育意义 ,同时提出了培养人际关系智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4.
5.
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向对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广东省农村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着生存取向、技术取向、个人取向、自满取向,还需要从增强社会支持和公共信任、强化专业引领、激发内驱力、注重实践反思等方面来促进其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和人格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一般是把这些因素孤立来考察的,但将人格和文化联系起来的调节——缓和模型认为,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成分(快乐平衡)的影响是泛文化的,对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是通过文化实现的,文化调节着主观幸福感的两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文化也缓和了人格对主观幸福感认知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下,学生基础化学实验选课和开放式化学实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文章配合化学中心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实验室管理软件进行设计和开发了实验选课系统。该系统结构合理,操作性强,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实验,为实验室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姝娟  李晖  蒋菊 《教育探索》2007,(12):41-42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新世纪该专业发展却面临着诸多困境.为求发展,可以从调整培养目标、变革招生方式、更新课程实施模式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重新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情绪研究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是以其研究方法的发展为基础的。该文概述了情绪研究领域目前常采用的两大类方法,即自陈量表法和实验研究法,并对这些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及其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对网络的不当使用导致了网络依恋行为的出现,网络依恋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存在负面影响。影响网络依恋的心理原因主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心理上的孤独感和社会支持的缺乏、生活中自我调节和社会资源的缺乏、自我效能感的缺失等,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消除网络依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