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文心雕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具体表现在学科文化的精髓性、民族文化的经典性、东方文化的代表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 《东莱博议》是南宋文学家、哲学家吕祖谦(1131—1181)的“下水文章”专集。其篇篇有技,段段有法,下面择其精萃者言之。无中生有法是法见于《隐公问羽数》。事载《春秋左氏传·初献六羽》:“隐公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八佾也。”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主题,许多公开出版的写作教材常常引用我国古代的“意”说为据。最近,《光明日报》又辩及这个问题。何满子同志在《“主题”问题献疑——古代小说研究肆言之三》一文中指出:‘主题’一词,英文、法文“原意都是‘题目’。延伸一点也只是题材,或题材的性质……把‘主题’的内涵膨胀为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亦即可以用简括的逻辑语言表述出来的,作家体现在所描绘的生活中的艺术认识,是三十年代苏联  相似文献   
4.
角度臆说     
<正> 作家运用文学形式表现生活,既不能违背生活的逻辑去随意编造,也不能按照生活的原形来小心复制,而是将生活纳诸溶裁:以绳墨审分,运斧斤斫削,“万取一收”。从而使主观与客观有机统一,巧立文意,即所谓“会意也尚巧”。这里,主、客观统一的基点,就是“取一于万、收万于一”的“一”。这个“一”的选择与运用,是因人而异的。即使是对于同一个“一”,也因“物无一量”,而各自的所取不  相似文献   
5.
<正>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发展成熟的生态学,是人类感知自然、认识自然的科研成果,是长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经验总结。它以生物与其存在之间的互相关系为研究对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揭示其普遍的规律性。但是,两千五百年前,我国哲学家李聃就注意到并系统地观察与思考过这个问题,他的著作使当今的“未来学”界为之震惊。 人类征服自然,自然又以惩罚人类作回报。怎么办?这便产生了“未来学”。著名的“未来学”家鲁夫霍曼,读到《老子》、《周易》后,拍案叫绝:“天哪,我从来也没有看到过这么完美的  相似文献   
6.
论者研究《徵圣》,多倾向纪评观点。其实《徵圣》的主旨在于"鉴周日月"四句,重在研"几",它是写作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它源于《周易》,上承《原道》,下启"剖情析采"。《徵圣》与《宗经》平行,所禀者一,所盖者二,《宗经》帅"体",《徵圣》统"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