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历史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共八篇。出版于一九三六年一月。其中《补天》、《奔月》、《铸剑》三篇写于前期;其他五篇《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写于后期。作者在《序言》里说明了他写《故事新编》的(?)起:第一篇《补天》——原先题作《不周山》——还是一九二二年的冬天写成的。那时的意见,是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动手试作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2.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绥行》(以下简称《论缓行》)一文,写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是他前期著名的战斗文章。关于此文的思想性质,过去议论很多,其中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此文集中表现了鲁迅前期反帝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精神,但其思想基础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一种则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有些同志还强调  相似文献   
3.
4.
鲁迅前期的进化论思想,是他应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来观察社会问题所形成的思想。自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达尔文创建了生物进化论以来,应用它来观察社会问题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很多的;中国从十九世纪末生物进化论传进来以后,也有不少思想家和文学家,把它作为观察社会问题、进行社会改革的武器,由此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时代思潮,对中国当时腐朽的封建专制和传统思想进行了有力的冲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便会发现,这众多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尽管同样信奉达尔文的  相似文献   
5.
论《风波》     
《风波》作于一九二○年八月,是鲁迅最早的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这小说向来似乎并不很受人重视,但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值得注意的地方。鲁迅在里面第一次反映了辛亥革命同农民阶级的关系,并且初次就这方面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以后他的一系列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在总结历史经验方面大抵沿《风波》而来,只是反映辛亥革命的历史真实更深广,思想也更深邃了。其次,鲁迅在这小说里第一次显示了他描写农村生活风习和通过农民日常的悲喜剧揭示重大历史问题的卓越的艺术才能。在鲁迅所有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中,《风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作者在小说里所描绘的辛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审美文学史”论的科学性进行了辨析,指出“审美文学史”的文学史观建立在对中国现代文学史非科学非客观的基本估价上,其理论前提是以形式与内容、感性与理性、审美与功利相分裂为特征的“纯审美”标准。以这种估价和标准“重写文学史”,必然陷入思维的封闭性,审美的感性化和批评的隔膜感的审美误区。“审美文学史”论的偏颇在于脱离了我国文学实际,这种文学史并不能正确地和科学地描述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现象及其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7.
论《伤逝》     
一《伤逝》作于一九二五年十月,人们都知道是鲁迅“彷徨”时期的小说.然而这小说所反映的却是五四高潮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显然,鲁迅经过了几年的深入现实的斗争,特别是经过一九二四、二五年的女师大事件和五卅运动的斗争,对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要是青年)所存在的问题,感受极深。他是深入地研究了他们过去的胜利和失败,优点和弱点,经验和教训以后,立意写这样一篇小说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