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景观社会[法]居伊·德波著,王昭凤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景观社会评论[法]居伊·德波著,粱虹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引言阅读德波关于景观批判的两个文本(《景观社会》和《景观社会评论》),很容易产生双重的感受。一方面是在读历史。居伊·德波(1931—1994),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实验主义电影艺术大师、当代西方激进文化思潮和组织——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他的《景观社会》出版于1967年,该著堪称情境主义国际进行文化革命的理论纲领,按照德波自己所  相似文献   
2.
荒野意识是师陀创作心理中的重要构成质素,它隐含着作者由厌乡之心而产生的无乡感,以及作者寻求精神家园的心理动机,此外它又与战争给知识分子带来的流亡感紧密相关。这种荒野意识渗透于师陀乡土叙事的文本中:从空间上考察,它通过“还乡—无乡”的深层结构模式间接体现;从时间上考察,它通过历史废墟边凭吊者的精神体验间接体现。  相似文献   
3.
国外纪录片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媒介再现主要采取了"经济扩张框架"与"合作发展框架".这两种框架的建构逻辑可以基于历史语境、创作者的身份以及纪录片的创作规律予以观照.今后应增强"对话"意识,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的传播,利用纪录片的媒介特性增强"一带一路"沿线民众对共同体的认同等,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一带一路"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