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非构思”写作理论在完全颠覆和解构传统意义上的“构思主义阅读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非构思阅读”的理论和方法。皇指出,“非构思阅读”不仅是一个充分关注了阅读主体、阅读当下语境、时空背景下的阅读智慧的阅读行为过程,而且是一个有阅读思维操作模型(赋形思维模型、路径思维模型、文本思维模型)的阅读过程。  相似文献   
2.
"非构思"写作理论在完全颠覆和解构传统意义上的"构思主义阅读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非构思阅读"的理论和方法.它指出,"非构思阅读"不仅是一个充分关注了阅读主体、阅读当下语境、时空背景下的阅读智慧的阅读行为过程,而且是一个有阅读思维操作模型(赋形思维模型、路径思维模型、文本思维模型)的阅读过程.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由瑞士学者让&;#183;皮亚杰最早提出来,是当代心理学理论中行为主义(Behaviorism)发展到认知主义(Cogni-tivism)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心理学家们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所蕴涵的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等方面。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2)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