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当时英国的一位著名的作家本·琼生曾经在莎士比亚的第一个戏剧集(1623年第一对折本)上题词,称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的剧本“震动剧坛”,“可以折服欧罗巴的全部戏文”。雨果曾把他叫做“戏剧界的神人”。四百多年来,莎士比亚一直被人称道,成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几个作家之一。对莎士比亚的作品理应当作人类文化史上一宗珍贵的遗产,批判地继承下来,作为我们发展无产阶级文艺的不可缺少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发了季羡林为复兴中国比较文学,指导该学科的发展,关心学术队伍的成长所作的贡献,并论述了季老的比较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诗词是毛主席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诗篇所表现的无产阶级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学习毛泽东思想,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我们在纪念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时候,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重新学习了毛主席的诗词。手捧起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我们更加怀念伟大的领袖;诵读这些鼓舞人心的诗章,我们激情满怀,斗志倍增。这些人类艺术史上的伟大作品,把我们带到一个无比崇高的精神境界,激励我们为实现毛主席的宏伟遗愿,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4.
1999年,正值世纪之交,又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20周年纪念之时,刘献彪教授刘介民教授主编的《比较文学教程》出版了.这真是合乎时宜,适应需要.  相似文献   
5.
论可比性——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比性是关系到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文学能不能建立、比较研究能不能有效进行的重要理论问题。文学现象之间实际存在的亲缘关系、价值关系和交叉关系是可比性的客观基础。在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 ,为掌握好可比性 ,必须做好发现、考察、抉择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1862—1910)素有“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之称。在世界短篇小说作家中,他也经常与莫泊桑、契诃夫等齐名,被人称为短篇小说的大师。他一生写了三百多个短篇,收有《白菜与国王》(1904)、《四百万》(1906)、《西部之心》(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集子。这些作品主要取材于拉  相似文献   
7.
陈惇序     
1999年,正值世纪之交,又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20周年纪念之时,刘献彪、刘介民教授主编的《比较文学教程》出版了.这真是合乎时宜,适应需要.人们常说,世纪之交往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为什么呢?这是多次重复的历史事实给人的启示,只是一种直觉式的经验,讲不出多少道理.或者说,人们还没有能够悟到其中的道理.今天我们又面临着世纪之交,而且是千年之交,果然,又到了一个人类文化发展的转折关头.人类经过了复杂多变的20世纪,如今随着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两大阵营的对峙和冷战的结束,以及整个世界格局的根本改变,一个多元文化相互交流、平等对话、共生共存的时代已经开始.几个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化占据世界文化主导地位的局面已被打破,东方文化正在从边缘地位向中心转移;东西方文化文学的平等交流已经成为共同的需要,而且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迫切地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和平与发展,交流与沟通,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这并不是说  相似文献   
8.
我们正在创造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文学艺术,这是与人类历史上一切其他文艺根本不同的、最新最美的文艺。但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文艺不能离开传统而凭空产生,它只能在批判地吸收和改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艺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因此,如何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正确地解决创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与批判地继承传统的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际语言得体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言运用恰当得体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体现。得体性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对目的语社会文化的了解、宽容和适应程度。直接作用于跨文化交际得体性的主要因素涉及目的语的价值体系、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交际语体等。语言使用者只有提高上述因素的综合素质,才能恰当得体地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0.
<正>1688年9月,莫里哀(1622—1673)在巴黎王宫剧场演出喜剧《悭吝人》,亲自扮演主角阿巴公。这是他登上巴黎剧坛以来创作的第二十一个剧本。那时,他同反动势力之间,围绕着《达尔杜弗》一剧而展开的激烈斗争,正在进行之中。剧本被禁演已达五年之久,从王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