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一大背景下,和谐家庭的建设也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把和谐家庭的建设与子女教育问题联系起来无疑是顺理成章的,前者可能成为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契机,但家庭和谐与子女教育并不是简单的1 1,如果缺乏理性的深入思考,无论是和谐家庭建设还是解决子女教育问题都可能流于形式,仅仅停留于良好的愿望而于事无补。要以家庭之和谐促子女之教育,就要对"和谐家庭"有正确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点,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本期"特别关注"我们编发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陈慧平博士的文章《建设和谐家庭,促进子女教育》,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教育以培养人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为宗旨,培养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应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家庭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自理自主能力,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义务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今后投身于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三农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农村教育也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在我国的农村劳动力中,女性人数已占65%以上.近60%的农业产值是由女性创造的,但不容乐观的是,目前女性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还不高,吸引现代农业科技的能力还不强。在制约农村妇女发展的各项因素中,教育水平低已成“瓶颈”。为提高农时女性的整体素质,把庞大的农村人口负担变为人力资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女性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抽象性和相对自主性造成实践理论的非实践性。基础性实践理论与操作性实践理论并不是完美的统一体。实践主体转变自身观念,理论从当前的现实出发,不是从过去的哲学理论出发,是解决实践理论非实践性的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的语境中,后现代主义哲学似乎已经过时,但这并非思想进步的表现,而是缺乏思辨的结果。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后现代主义哲学非但没有过时,而且还有待进一步推进。在思想的共时性上,后现代主义哲学不同于后现代主义文化,不能把后者的负面影响推到前者头上;在思想的历时性上,后现代主义哲学并非对"现代性"的简单否定,不能在想当然的思考中陷入非此即彼的假问题中。正确认识和发展后现代主义哲学不仅对人类具有重大时代意义,而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慧平 《天津教育》2022,(21):22-24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需要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融入知识探究活动,进而创新课堂教学。在让学生切实掌握数学基本技能和知识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数学素养。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思维逻辑的重要时期,而数学语言作为学习过程中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7.
一、典例引入 [题](上海高考)将足量CO2通人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的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8.
历史不仅是事实的变动过程,而且是观念的变动过程.原来意义上的"历史进步观"作为线性思维的凝固化已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作为理想范畴的历史进步信念仍有存在的必要.从先验目的论转到经验过程论;从消极的怀疑状态转到积极的信念状态,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实践的需要.本文所论述的历史进步的可能性包括历史进步在时间中的可能性;历史进步在语言中的可能性;历史进步在社会系统中的可能性;历史进步在实践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世界,自觉、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作。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面临新的形势,需要新的突破,解决思想成为当务之急,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摆脱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马克思主义研究水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走出各种狭隘观念的束缚,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生存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是文化与基因协同进化过程的催化剂,始终伴随着"人"在演化大历史中的自我理解及其突破。形成于前科学历史阶段的"人"及其主体形而上学认知框架潜移默化地束缚着人们的思维,影响着人们的学习观念、内容和机制。破除主体形而上学就要以科学为武器,通过批判性思维,构建与时俱进的"人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人类新"故事",塑造引领时代进步的新型主体,进而改善学习观念和方法;要打破主体形而上学的闭路循环,接纳新观念和新事物,切实把"学习强国"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