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整合课程资源的目的出发,对《化学教学论》等三门高师化学专业必修课进行重新组织,成为化学教学论整合课程.既突出了化学教学活动的实践性特点,又能让师范生充分认识到化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化学教学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符合中学化学教育实习的要托  相似文献   
2.
综合理科教学情况调查与师资培训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理科课程是当今学校理科教学的一种模式,尽管国外自60年代起就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综合理科课程,但在国内还是较新鲜的事物。浙江省采用自编的综合理科教材(称为《自然科学》)于1991年秋在省内三个试区进行试教后不断扩大试验,又于1993年秋起在全省初中一年级开始全面试行,至今已实施了几年。在1995年11月,国家教委基教司又批准广东省申报的《普通高中综合课程研究与实验》课题后,高中综合理科课程的研究与实验工作正在加紧进行。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部分综合理科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收集到的资料作整理和分析,结合我们的认识对综合理科师资培训工作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羟醛缩合反应有几种不同的催化条件.根据苯甲醛与乙醛的缩合反应,并结合反应机理来分析.结果表明,羟醛缩合反应中催化剂的效用与参与反应的羰基化合物的类型和结构等有关,胺-羧酸混合催化是合成肉桂醛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化学教学模式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模式是美国学乔伊斯(B.Joyce)和韦尔(W.Weil)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一种贴近教学实际的理论模式,它能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预见,成为教学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的教学论专家随即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与此同时,化学教育工作也结合教学实践,或从化学课型的角度提出教学模式,或从国内化学教学活动中归纳整理而成教学模式,又或从现代教学理论的领悟中演绎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变化,多样化、理论化、综合化是当前化学教学模式变化的主要趁势.  相似文献   
5.
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阐述"氧化还原"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化学反应概念层次的分析 ,找寻到符合先行组织者条件的联系方式 ,并提出了阐述这一概念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但在催化剂存在时反应明显加快.已经证明某些生物体内含有过氧化氢酶,如马铃薯体和动物的肝脏等.通过定量实验设计,利用手持技术对反应进程中的气压变化进行测量,建立了在过氧化氢酶以及二氧化锰催化下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能力大大强于二氧化锰这一常用的化学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高师院校现用的《有机化学》教材在编写各章时,通常是采取结构先导的做法.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各章特点加以变通笔者在处理单环芳烃性质与结构关系时,以遵从人们对芳烃认识的进程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为出发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  相似文献   
8.
利用手持技术仪器测量过氧化氢分解时所引起的压强变化.通过实验比较了二氧化锰、马铃薯或干酵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对H2O2溶液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催化剂的用量能提高分解反应的速率,增大H2O2溶液的浓度也会加快分解反应速率.对反应速率进行了线性拟合,建立了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了高二级学生对化学元素的熟悉强度.结合这些元素在化学教科书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元素在教材中呈现的方式和学生的日常概念均对学生概念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要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既要重视学生的日常概念,又要在教案中均衡组合化学知识、发挥教科书的整体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的化学书籍中,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介绍大多是从稀硫酸的酸的一般通性和浓硫酸的几种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这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的,至于为什么只有浓硫酸才具有这些特性则很少谈及或者所作的解释难以令人悦服.本文尝试对浓硫酸化学特性的成因作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硫酸一水体系’的反应模式,现介经如下.一.浓硫酸的化学特性探源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浓硫酸与水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实验表明,浓硫酸在加水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这说明硫酸和水可形成能量低的、稳定的溶液体系.浓硫酸的水合过程可用下式来描述.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