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困惑是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产生有深刻的社会人文历史根源。笔者总结“两课”实践性教学经验,认为针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困惑开展诚信教育有特殊规律和方法:遵循道德内化的基本规律,坚持传统观念与时代精神、理论与现实、教育与培养相结合;在多重对立诚信道德标准的对比中超越困惑;针对失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诚信教育。同时,作者认为还需要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创建一个注重诚信内涵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2.
客家精神融入核心素养教育有助于当代高校学生健全人格,弥补自信心、社会责任、劳动意识等方面的素养欠缺,提升家国情怀,养成吃苦耐劳和团结进取品格,对适应就业创业的需要有独特价值.文章总结客家精神融入核心素养教育的方法和有效途径,倡议把客家精神引进课堂、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融入高校的立德树人教育、通识教育、劳动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  相似文献   
3.
民营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是中国经济增长源之一 ,对国民经济及减少贫困做出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国家组织力强是当代中国治理能力的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组织力不断朝现代化方向发展,经历党政包揽管理和放权搞活两个阶段,正大步迈向现代化.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的国家组织资源力、动员力、执行力、凝聚力、整合力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种优势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势,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信任和支持,大大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转化为治理效能.国家组织力的优势彰显中国智慧和力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为完善全球治理做出中国贡献,其现代化建设经验具有国际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从现实性角度研究诚信观,通过对现存的种种诚信观标准的批判认识,提出诚信观在中国的现实定位。即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时代特征建立起来的普遍、平等、理性、义利统一的社会诚信观,是道德诚信与制度诚信的统一。树立中国现实诚信观应坚持法律约束与道德教化相结合、契约关系与人的永恒真情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会关系文明建设。基于对我国社会关系文明现状的分析,文章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我国社会关系文明建设必须以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发展为出发点,坚持从现实国情和时代精神出发的和谐标准,坚持"二个统筹协调",以"公平友爱"为目标提升现阶段社会关系文明。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与狭义社会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统一关系。科学发展观是狭义社会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衡量标准,狭义社会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切实推进狭义社会文明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