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规的三相桥式可控硅整流电路在调速领域内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变流器的应用自身存在着功率因素低。电流谐波大等缺点,至今无法解决,该文提出了一种具有4线桥结构的改进型变流器。这种改进型变流器的突出特点是提高功率因素。降低电流谐波和提高输出分辨率,且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文中主要讨论分析了改进性变流器本身的运行原理及特点和在直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在MATLAB提供的GUI(guide)工具的可视化环境下,通过采用基于对象的设计,开发了自动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分析软件.经应用验证该软件具有操作简便、界面友好、功能完善等特点,为提高控制系统性能分析与设计效率,提供了一种高效实用的仿真工具.  相似文献   
3.
根据干熄焦生产工艺流程,干熄焦自动控制系统可分为灼热焦控制系统、干熄焦本体控制系统和循环气体控制系统。PROFIBUS现场总线和智能PLC现场设备的引入,实现了各系统的分布式控制和简单化安装。为满足控制要求,该系统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并具体论述了干熄焦控制系统的硬件整体设计和通讯设置,对干熄焦工业的现代化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交流电机变频调速试验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系统是各种调速系统中最为优越的一种电力拖动系统,它和其它的调速系统相比,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和节能效果。采用STM32微控制器结合空间矢量PWM技术(SVPWM)来控制交流电机的变频调速更具有安全、低成本、高性能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混合式步进电机高速反电动势大及恒流驱动控制技术在宽调速范围的电流跟踪控制不确定性问题,结合混合续流模式设计了酬机制,分析了两种常用的电流检测方案,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工程的模糊电流给定,模糊控制器最大输出占空比给定的PI控制方法。利用大电感电机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电机的运行速度,并在宽电压、宽调速范围均具有很好的电流跟踪控制效果,具备转速转矩的确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介绍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A的特点及其异步申行通信模块(SCI),给出了一种串行通信接口(SCI)的硬件实现方法,并详细讨论了该硬件电路可实现的几种通信方式。该设计方法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7.
陈政石  刘娟 《茂名学院学报》2003,13(1):19-22,55
介绍一种高效节能、双逆变器结构、差频控制的交流调速实验系统系统。实现了一种两逆变器直流母线并联运行差频控制驱动电动机-电动机结构方式的拖动系统。这是一种创新结构的调速系统,由于建立了同轴电磁转矩方式的负载关系,省去了传统的电动机-发电机系统结构下的能耗电阻箱。系统实现了再生能量的全部回馈利用,调速系统消耗的电源功率仅仅是用于系统电动机激磁、损耗和变频器的开关损耗等。实验系统能实现不同负载类型和运行方式下的变频调速控制个种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前言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存在着大量需求,带动了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及质量暴露出许多问题,诸如基础薄弱,师资队伍薄弱,管理水平低,尤其是资金投入不足,使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水平远远跟不上专业领域新技术发展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Laguerre函数预测控制模型的仿人智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仿熟练操作者通过记忆预测控制复杂对象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根据仿人智能控制二次映射计算的控制量,预测其输出结果,提前作出调整。针对未知具体模型的系统,给出了laguerre函数自适应预测控制模型,设计出带有预测模型的仿人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的有效型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传统的磁检测技术在钢绳芯输送带检测系统无法消除各种外界"噪声"干扰,以及因技术本身缺陷无法获得钢绳芯输送带内部钢绳芯直观的可视图像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应用X射线线阵探测器的新型矿用钢绳芯输送带无损检测系统的原理以及应用。该系统可对输送带的全幅面进行不停机在线检测,从而使用户能更清楚、直观地看到损伤点或接头的透视图像,以便于采取进一步的合理修复手段,防范隐患扩大或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