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初中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概念的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概念课教学中教师不应只简单地给出定义,而应加强对概念的引出,使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加深对新概念的印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类比与联想、创设问题情景、利用生活实例、在活动中思考、联系与发散等途径对数学概念的形成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素(情绪关注焦点:关注自我感受和关注来源感受)被试间设计.结果表明:关注自我情绪组被试再认成绩好于关注来源情绪组;关注自我情绪组被试源检测得分低于关注来源组;被试在关注来源条件下比关注自我感受条件下的判断更自信.同时,关注自我情绪条件下,源记忆检测得分与每个陈述的情绪激起评分有显著负相关,但在关注来源条件下,两者无相关.所以,关注自我情绪条件下,材料和个人信念、典型行为和自传事件的结合促进了再认;关注自我感受过程削弱了内容与知觉的、背景的、语义的特征绑定加工,而该过程对准确的源检测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数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数学文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新概念,掌握新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贯穿数学的文化思想、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材,谈谈如何让数学文化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本文探讨了应用型人才的内涵、角色定位和培养模式。通过访谈和文献查找,本文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文化建设途径,即增强创新元素,做强实践环节,深化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5.
幼儿的独立大小便训练常被认为是儿童发展和家庭抚养的一个重要阶段.大小便训练的好坏不仅会影响今后儿童的排便和排尿问题,而且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如社会技能的发展(如社会退缩)、自我概念、自主性的发展.在西方,关于幼儿的大小便训练的研究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逐步发展,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对大小便训练的逐步重视,到了七、八十年代关于幼儿大小便训练的理论发展逐步成熟,并在近十几年里不断的有新的关于儿科医学、护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出现和补充.本文将综述西方学者对幼儿独立大小便训练模式与幼儿发展关系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幼儿教养实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职学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教学内容与计划、教学的实施、教学实践环节三个方面对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个环节要注意的事项,指出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期的亲子冲突是亲子关系中重要的部分。我国青少年亲子冲突有明显的特点及其影响,学校对亲子冲突应给予干预。主要的干预核心是以学校为整体,班级为单位,教师为实施主体,同伴协同合作的综合性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医学部地下室概况 北京大学医学部有人防工程面积约8830平米,2004年之前,大部分人防工程长期闲置,既浪费了资源,又给人防工程的维护带来了难度.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关注生态系统中的儿童社会化问题,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儿童不仅在班级环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在与同学、教师的互动中形成情感和态度,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亲社会行为是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包括分享、帮助、合作和安慰等.主要借助人际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  相似文献   
10.
同伴交往中情绪表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同伴互动中儿童情绪表达的研究进行回顾。然后,介绍目前主要的情绪表达研究方法(观察、问卷调查、大脑神经机制)以及如何开展管理和控制情绪策略的培养。最后,未来研究应该强调通过不同评定相结合的方式来反映儿童在互动中情绪表达;重视儿童情绪的引发往往会涉及到伦理问题,应给予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