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1.
李秀成生前及其死后一百年间,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英雄形象,即使对他的供词不无微词,也没有动摇过这个形象。一九六三年戚本禹抛出《评李秀成自述》一文,为影射史学开路,李秀成顿时成为众口一词的叛徒,他生前的一切也都成了罪证。李秀成到底是洪秀全封的“万古忠义”,还是戚本禹之流指摘的一世奸恶?至今议论纷纭,莫衷一是,关键在于他的亲笔供词以及怎样看待这个供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論上来阐述历史教学与生产劳动結合的問題,虽未全面地論述,但对于历史教学应如何貫彻党的教育方針,是有启发的。本刊希望参加生产劳动鍛煉或勤工儉学的历史教学工作者,結合亲身实践提出意見,展开討论,以促进历史教学更好地貫彻党的教育方針。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代都采用帝王纪年,帝号即年号,如秦始皇几年、汉高祖几年之类.汉武帝开始于帝号外另立年号,第一个年号叫"建元",自此这种另立年号的办法,一直沿用至清末的"宣统",其中有些皇帝一再改元,一个皇帝竟多至十几个年号,使人无从记忆.但到明、清两代,又略有变化,即一个皇帝只立一个年号,明英宗虽有两个年号,是因帝位中断复位的关系.于是帝号和年号混  相似文献   
4.
(一) 刘少奇同志在其“人的阶级性”一文中说: “在阶级社会中,一切的人们是作为阶级的人而存在的”。阶级社会没有超阶级的个人,个人的思想行动又是阶级利益的表现,因此我们不可能离开阶级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可能离开思想行动来空谈历史人物。但是个人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经济地位的消长或别的关系,他的阶级成份是可能转化的,现实社会如此,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也如此,当然有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巨大区别。因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掌握这个客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近代中国是我们祖国刚刚走过来的昨天,与我们的生活如此亲切,它的遭遇和前进更不能不使我们百回千转地思之了"。新旧杂陈,新陈代谢,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点,也是其复杂性所在,在本书中,作者对近代中国的重要命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论“厚今薄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陈伯达同志提出的“厚今薄古”,是針对“厚古薄今”而来的,这是一个有的放矢的战斗性口号。这个口号虽是对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状况而发,但和历史科学的关系特别大,因为历史就是研究从古到今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学存在“厚古薄今”的問題也更为严重。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遺产,給中华民族带来了自豪感,然而也給我們揹上了一个古老的历史包袱,使我們跑不快,只要看看过去一百多年的新旧斗爭,旧势力是如何的頑抗就知道了。現在政治上的旧势力虽然已彻底扫蕩,而思想領域的‘好古”傾向却还在阻碍我們当前的大跃进,学术界有那么一股气氛,愈是古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在近代中国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开创性人物,但又以背离时代而著称,前后恍若两人,久已被视为典型。因此,对他的评述常随时局变嬗、思潮起伏而大异。一九八○年十二月,中南地区的学人陈锡祺、章开沅、林增平等在广州商建辛亥革命研  相似文献   
8.
两种历史关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它的历史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是近代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发展;一是对封建旧文化进攻的彻底反击.先就和近代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关系来说:随着鸦片战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急剧变化,反映政治经济的观念形态,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早在十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