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在1998年全国普通高考历史试卷中,频繁出现诸如根本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类的命题用语.学生或由于对其不能准确理解,或由于死记硬背而不能快速、敏捷地进行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迁移,造成审题和答题失误.下面结合1998年高考历史试题谈谈中学政治常识在历史高考中的应用.一、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的应用1.原因和结果:历史事件的发生,历史人物的活动大都有因果关系.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有:(1)根本原因:是引起结果的各种原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一般应从政治、经济、生产力、经济基础等引发历史事件的重大方面去分析.  相似文献   
2.
古今裙子     
原始人用兽皮或树叶制成围裙,那时男女都是穿裙子的。 汉武帝有一次携皇后赵飞燕同游太液池,当她在鼓乐声中翩翩起舞时,大风乍起,赵飞燕被吹了起来。宫女慌忙拉住裙角,裙子被拉出许多绉褶,赵飞燕更显娇美。后来,宫女们有意把裙子折迭出许多绉  相似文献   
3.
高考历史题中经常出现政治学科的术语如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下面笔者结合例题来谈一下政治学科常识在解历史题中的运用。一、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的运用1.原因与结果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历史人物的活动变化很多都有因果关系。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有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和直接原因等。(1)根本原因:指引起结果的各种原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一般应从政治、经济、经济基础等引发历史事件的社会存在方面去分析。例1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B.新兴地主的…  相似文献   
4.
文史相通,这是人所共知的。中学语文和历史学科联系非常密切。中学语文教材从初一到高三共计360篇课文,其中有60多篇有中国史和世界史方面的知识。学生从中学语文教材中叶以获得不少历史知识。作为中学历史教帅,了解一下语文教材中历史知识的分布情况和特点,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有帮助的。 一 中学语文教材中历史知识的特点 1.内容比较完整。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散见于各册课本中,没有什么系统和联系,其内容或介绍某一人物,或介绍某一事件,独立成章。但就每篇文章本身介绍的内容而言,它相对于历史教材的某  相似文献   
5.
人教社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提到:乾隆时,有位英国人邀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欧洲新式枪炮表演,福康安冷漠地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谅来没有什么稀罕!”这位英国人就是马戛尔尼。他是英国第一位来华使臣。 1792年,马  相似文献   
6.
从’95高考历史试题看历史理论教学陈明本在1995年全国普通高考历史试卷中,频繁出现诸如根本原因、主要目的、实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类的命题用语。这表明“历史试卷的大题目,也包括一些选择题正日益显现出强调进行理论思考的趋势。”面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