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右派分子吴枫听写的“隋唐五代史”,(1958年人民出版社第1版)一书,充满了资产阶级反动派学观点的毒素。全书的主要内容是:把帝王将相等封建统治阶级当作历史的主人,而将劳动人民当成附属品和  相似文献   
2.
明末农民战争中,张献忠、李自成长期采用流动作战的方针,抗击明军的镇压,取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然而这种流动作战表现出明显的流寇主义作风,攻城略地,随占随弃,忽视建立根据地以发展和巩固革命战争成果。但至崇祯末年,农民军在中原、江汉痛歼明军主力,改变敌强我弱局面之后,张献忠也开始意识到克服流寇主义、建立农民政权的必要性,因而相继在武昌、湖南、四川试建农民政权。本文主要论述张献忠在湖南建立政权的问题。一张献忠于崇祯十六年(1643)夏,乘李自成略定荆襄,威震江汉,左良玉望风顺江东遁之机,自  相似文献   
3.
清代人口的增长与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证了清代人口在编审统计中,存在人丁与人口混同不分的差错,造成雍正前与乾隆后的人口数目出现巨大差数,但这并不否定乾嘉以后人口突破四亿大关的事实。至于此期间人口之猛增,系由康雍乾盛世长达百余年,玉米、番薯的广泛种植,摊丁入亩和保甲户口册制的推行等四大因索所致。而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多。清廷君臣一致认为出现了人口危机,并相继提出了缓解人口压力的办法。这说明以古为鉴,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是忽视不得的。  相似文献   
4.
明代,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普遍推行土司制度。自明迄清又从个别地区革除土司、设置流官开始,发展成为大规模的改土归流运动。本文拟就土司制度的推行、革废及其意义,试抒浅见。一  相似文献   
5.
朱元璋由农民革命领袖转化为封建帝王后,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完全否认他与大宋龙凤政权长达十余年的隶属关系。官方文书中有关的龙凤史料被销毁一光,他当年在镇江打败张士诚军队的纪功碑,因有龙凤年号,也被捶毁灭迹。他死后所编的《明太祖实录》更是“讳言龙凤事”,相反却按照帝王形象把朱元璋乔装打扮。正如吴晗  相似文献   
6.
史学界在评价朱元璋时,有过这样一种看法:朱元璋自投奔起义之日起,“便是代表地主反元以重建汉族地主为主的封建政权”。如果实事求是地研究朱元璋的起义动机和他渡江前在濠州红巾军中的作用,就可以说明对朱元璋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是不妥当的。一朱元璋的起义动机,往往是某些同志否定朱元璋的先声。他们认为朱元璋并非完全出身于能吃苦耐劳的职业农民,十七岁以后主要过的半劳动、半闲散的游民生活,沾染了浓厚的投机、狡诈等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