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编辑系统中,编辑作为期刊、作者、读者的代言人,具有三重身份。本文认为,期刊代言人与期刊社的和谐共振是期刊出版科学发展的动力保障;作者代言人与作者的和谐共振是期刊出版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读者代言人与读者的和谐共振是期刊出版科学发展的动力前提。  相似文献   
2.
历代的边塞诗人,凡赴新疆者,无不留下许多诗句。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所处的地位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涉及的面与着重点亦不尽一致。或是注重军旅生活,或是垂青于自然风貌,各具千秋。而能够详细、广泛和严谨地描绘新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却不多见。清代末年的萧雄独树一帜,将笔墨伸向了不为前人青睐的民间“生活琐事”,写出了颇有特色的西域民俗诗,为我们研究新疆的民俗开阔了视野。本文试图对萧雄的生平、成书的过程及其《西疆杂述诗》中的民俗诗特点和价值,进行初步的探讨,望同好者赐教。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陈云同志在延安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所撰写的一系列有关干部理论的文章,对干部的素质进行了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党对干部素质的基本要求、提高干部素质的主要途径、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意义等,把毛泽东建党学说中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具体化,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干部素质理论。  相似文献   
4.
在"文革"极其艰难的日子里,叶剑英想方设法,将"文革"对军队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加强军队干部的队伍建设,在动乱中保持军队的稳定,保证了国家的安宁。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文革"时期叶剑英的军事干部理论。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陈云对培养和选拔高素质中青年干部进行了系统地论述。他认为,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中青年干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我们要提拔的是政治素质高的中青年干部;中青年干部必须精通业务,做行家里手;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干部的成长规律,提出在工作中考察干部,在实践中让中青年干部增长才干,锻炼成长的观点。在理论上、实践上陈云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激烈的期刊出版竞争中,中国高校学报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本文基于高校学报的办刊特色,运用哲学、信息论、系统论与控制论的方法,从时间观的角度,探讨学报编辑出版周期的时间要素影响学报编辑出版的主客观时间因素.以及学报编辑出版过程中时间的开发利用,从而为中国高校学报编辑出版的高效运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陈云同志的干部素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中全会以来,陈云同志非常关心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选拔干部的大方针是德才兼备,并对德(政治思想)与才(业务水平)进行了论述。认为,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党对干部的根本要求;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乃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具有充沛的精力,为干部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干部素质论。  相似文献   
8.
抓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论述了抓好大学生中 的党建工作是提高高校党建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人口素质是分不开的。有高素质的人口,才能有高质量的生产力。新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占我区人口多数的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探讨初级阶段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人口素质包括:人的科学文化水平、身体健康状况、伦理观念和劳动技能等。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人口素质的几个方面对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下面是笔者对初级阶段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学报的质量是学报的生命。地方高校学报如何提高质量 ,在竞争中求得生存 ,并使自己的学报烁烁生辉 ,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本文认为 ,要提高学报的质量 ,除了理论联系实际 ,努力为社会现实服务以外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提高学报编辑部自身的“造血”功能 ,引入竞争机制 ,并要具有一定的“输血”功能意识 ,充分发挥学报的优势 ,突出自己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