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探究性阅读教学作为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指“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阅读教学”。它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探究方法逐步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2.
《梅花树下醉歌》是诗人郭沫若顺应时代的呼唤,以先觉者的姿态,早在1920年3月20日唱出的一首嘹亮的歌声。本诗表现了超前的自我崇拜,其核心为创造精神,积极向上的精神,与“五四”时代精神主潮相合拍。第一节中,抒发自我对大自然怀着特殊的感情,热情地赞美梅花,赞美梅花从自我当中吐露幽香,“开放出窈窕的好花”。诗人歌颂自我,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否定了上帝是宇宙的本体,从而变  相似文献   
3.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探究性阅读是指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文阅读,其核心是质疑,即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以前学生质疑往往要在教师连珠炮式的发问和抽丝剥茧式的讲解后才粉墨登场,这样,质疑就成了形式。只有冲破教师思维的束缚,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陈玲梅 《成才之路》2011,(36):17-17
一、中学生思想的形成 中学生思想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家庭、社会、学校。  相似文献   
5.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文阅读。它作为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而解疑在探究性阅读的实施过程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在探究性阅读过程中艺术地运用解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