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琼英 《福建教育》2023,(26):14-17
<正>提笔时,我正好收到一则来自今年大一在读学生W的家长信息:“陈老师,我们刚收到W的喜报,他不仅在大学里参加竞选当了学习委员,还在计算机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并荣获奖学金10000元,他因此将于下学期升级为助教,还将收到学校每月500元的补助。同时,W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相约,暑假将在广州做线下科研……如果不是遇见您,我们无法想象他今天的样子……”这一则信息把我拉回两年前。彼时我接受一个家庭的求助:W与教师、父母几乎零沟通,多数时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W偶尔也来上课,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具有适应社会与超越社会的双重性质,适应性是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超越性是其本体价值的体现。两者失衡于高等教育系统本身有限的反应能力与超负荷的外部环境需求,但实质上体现了对高等教育本质不同认识的冲突。我们应从历史性与发展性的角度把握两者关系,合理平衡高等教育的外部需求与内部反应能力,探索和提升理论的包容性,将历史、逻辑与实践相结合,实现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与超越社会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3.
一、“应用技术大学”还是“教学服务型大学”2013年4月11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地方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座谈会”。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指出,职业教育是教育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在未来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除了保留一两百所研究型大学之外,一大批高校都将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这一想法源于专家对德国和瑞典等国家的考察,即这些国家在金融  相似文献   
4.
陈琼英 《教育》2007,(6S):54-54
从学校到家两点一线的日子过久了,心中不由空荡起来。这天,我在屋子里绕了几圈,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13年来苦苦挣扎,一直想要的不是这个结果吗?一时办了离婚手续,反到没有一丝的轻松呢?从此我将与年幼的女儿相依为命,我将给她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5.
原先由专科层次升格而来的新建本科院校中,具有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背景和依靠行业和企业办学的高校适合走应用技术大学之路,也符合国家将1999年以来新升本院校转变为应用技术大学的大政方针.但另一部分老牌本科院校和并不具备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条件的高校,还是应该继续走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路径.我国现阶段对于应用型技术大学的建设路径尚不清楚,在高等教育领域业已展开的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发展路径就成为此次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各种原因,笔者有幸服务了几所资质不同的学校——两所县级重点中学、一所农村民办中学、一所城市民办中学,因此体验到了多元化的教育现状,只是前两所学校让我感受到的是教育的幸福,而后两所学校让我领悟的却是教育的艰难与责任。然而无论在哪里,恰恰是与特殊学生共同成长的日子坚定了我的教育理想与信念,让我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教育情怀:因为要面对特别的学生,我的教育生活总是充满了挑战;也因为对这些特别的学  相似文献   
7.
正多年从事高中教学,在新高一的教学中每每遭遇不同的困扰,学生对高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甚至对化学概念的表达方式都感到无所适从,似乎这是一个和初中化学完全没有关联甚至冲突的学科。最令人头疼的是,当初中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方法已被学生接受之后,高中教师已很难向盛满咖啡、牛奶或茶水的杯子里再添加任何东西了,我们甚至希望一些学生从未学过化学,因为给予是快乐的,而改变、删除的正本清源的过程是痛苦的。  相似文献   
8.
“情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情景、境地,这个词显然强调的是主体存在的现场感。在化学教学中预设教学情境,因“境”生“情”,由“情”入“境”,而由此开始的教学以及因此产生的教学效果远在教学者的预设之外。也就是说,“情境教学”不仅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和环境的广阔性融为一体,更强调在特定的情境设置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以《糖类探秘》一课的教学设计与价值分析为例,从资源的选择、问题的呈现、意图的解读等维度,探寻化学学科教学中美育渗透的路径,努力构建“美丽化学”课堂,培养学生对化学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正经典就是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作家蒂姆·洛特一谈到经典阅读,大家更多时候联想到的是文学经典的阅读,其语言文字的描述让你常常会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一个时代的兴盛与衰亡或欣喜或落泪,可以说一次经典的阅读甚至就是一次人生的经历,期间也充分体现了文学艺术的感染力与魅力;当然,经典文学除了其文学价值外还具有伦理价值,对伦理问题的揭示和其特有的道德引领是这些作品成为经典的根本原因;同时,说到文学经典,人们能想到的或许也只是耳熟能详的国内外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