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艺术——譬如小说,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代偿品(或曰作为一种人类精神救赎的方式),相对于人类的现实存在,它既是一种超越,同时又是一种局限。因为,它直接受到小说这一艺术体式的传播媒介以及传达手段——诸如语言、结构、叙事等等方面的制约。于是,如何寻求、实现小说艺术打破局限,走向超越,最大程度实现文学的价值,就成为作家与批评家们的  相似文献   
2.
路遥心理人格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是一个终生为不安全感所压迫、以贡献的方式达到自我实现、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命运宠儿的情感方式支撑着他,圣人情结引导着他,并影响了他压抑人性的生活方式。路遥的价值观是动态的,在《平凡的世界》写完之后,他的精神境界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3.
1 在现代乡土题材小说改造农民灵魂这一主题的发展进程中,如果我们把二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作为它的第一阶段,那么,三、四十年代的农村小说创作,则可称之为它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批判”的意向是相当明确、强烈,甚至是占主导地位的,第二阶段的乡土小说,改造农民灵魂的主题意向则有较大的变化,它呈现出一种多重变奏的局面:一方面,“肯定”与“批判”的主题意向交错叠合,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中,或此或彼,或强或弱。另一方面,这种“肯定”或“批判”有时还表现为一种“嘈嘈切切错杂弹”的形态。现象纷繁,难于规整,使我们几乎无法描绘出一条大体切合其运动形态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人间情怀     
杨诚勇先生的《盛世微言》放在我的案头,扉页有他的签名,时间是2000年11月。书是2000年10月刚刚出版。可以看出,送书是在他拿到样书不久。时间之快,让我感到了其中的浓厚情谊。 这是诚勇兄送我的第二部书。1998年,他煌煌30万言的《晓阳杂文集》出版后,也是很快赠我一本。接到《晓阳杂文集》后,即有为文集写点文字之意,后来终于搁下了。想要说的话,最后变成了一封短信,而且我记得,其中提到的,还是后来收入《盛世微言》的《善待下岗》。因为,我是深深为该文的情怀所感动,差不多到了几乎不能自己的程度。 《盛…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河南》杂志第二、三期,1908年2、3月出版)和周作人的《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河南》第4、5期,1908年5、6月出版,)以下简称《论文章》)。这是两篇桴鼓相应的文章。其写作时间几乎是同时,写作的大背景也无大的差异。他们之间有同,但也有异(其异过去较少为人所道及)。这同是基于他们对中国现实和历史的政治、思想、文学诸问题的共同思考的结果,其中,客观因素的成份要重一些;其异是他们生活态度、政治思想,审美情趣方面的差别所致。其中,较多地烙印着主观因素的印记。比较这种异同,将会使我们在历史问题的现实考察中,获得更为深刻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三阶级意识的觉醒和反封建主题的多元发展 1 自三十年代起,随着阶级意识的觉醒,反封建的文学主题起了一个大的变化,呈现为一种多元的发展状态。这一主  相似文献   
7.
一在一种被拓宽了的视界里,文学自然已不是我们传统理解的狭隘的政治与经济的副产品,它不应再硬性地被命名为这二者的直接“派生物”。它是包括上述两个方面因素在内的一种更为复杂的文化现象。鲁迅先生准备著写的中国文学史,把六朝文学这一章拟为“酒.药.女.佛”,把唐代文学这一章拟为“廊庙与山林”,即可窥见到先生的文学观与文学史观。他在那篇才情横溢、恣肆汪洋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  相似文献   
8.
3 “食”(饮食)与“色”(男女)作为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构成内容,即使在禁忌繁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与意义。从“食色,性也”,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些古语即表达着古人对这二者的理解。但在实际的社会进程中,上述理解却在实践中不断地被扭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的“食”与“色”愈来愈成为违悖人性、压抑生命的东西。在老舍关于北平市民生活的小说中,他不无深意地从饮食、男女这关涉人类存在的两大支点入手,考析北平文化和这种文化所养育的灵魂,思考民族精神再造的问题。“夫礼之初,始自饮食。”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不仅围绕着“饮食”的制作方法繁盛,而且因“饮食”而起的礼仪也内容博杂。仅是在如何“食”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一篇谈及当代文学创作、呼唤更多的“第一流”作家出现的文艺短论中,高晓声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以放置在王蒙之后的显著地位被文章所提到(见《文学评论》一九八五年第一期),这决不是偶然的。高晓声作为一位以农村题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作家,他的小说在准确地揭示农民的精神世界,深刻地描写农民的历史命运,正确地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前进的历史经验方面,均达到到了许多作家不易达到的历史高  相似文献   
10.
一 如果我们把鲁迅自家乡赴南京求学所开始的诗文写作视为鲁迅早期文学活动的发韧,那么,日本留学期中以刊印《域外小说集》为肇端的文学实践则是他早期文学活动的鼎盛。这是他真正从文的开始。其开端本身就是一首辉煌的好诗!洋洋两万余言的《摩罗诗力说》异峰耸起,成为鼎盛期的一个突出存在。这是青年爱国者鲁迅向苦难的故国、愚弱的国民献出的第一部诗论,这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理论的第一座丰碑。在这篇长文中,鲁迅高度评价了欧洲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第一次把他们较为详尽地介绍给中国人民。以此为基点,鲁迅从一个新的高度对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儒家诗教以尖锐的批判;并提出了他自己革命的文学主张。这些主张不仅在当时不同凡响,就是在今天,也仍然熠熠闪光。这是一个光辉的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