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社会阶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和重要内容,对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构建了内容丰富的民生主义思想体系,他的民生主义的精华部分,为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所发展.孙中山民生主义内容丰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兴办实业、发展教育、开放门户以及民生社会主义等民生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校课程思政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保障,工科人才是中国未来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坚力量.应切实分析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以及高校培养工科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以及工科人才的特征,提出从教师考核制度改革、教师课程思政培训、教师教学模式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以及学生考核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上实现了十大创新,极大丰富了特色民生建设的内容,拓宽了特色民生建设的路径。这些创新深刻回答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方向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大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社会发展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在尝试界定民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以及民生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生态等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初步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路径选择,即根本途径是发展民生经济,重要途径是发展民生文化,直接途径是发展民生社会,必要途径是发展民生生态,关键途径与基本保障是发展民生政治,强调全面统筹各项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汲取了古今中外民生观的优秀思想,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主体、目标、原则、途径、保障、标准等基本内容和观点。这对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