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在一次培训活动中,我听了一位教师教学<了解空气>这一课,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先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再用一只杯子把乒乓球扣入水底,从而用"为什么乒乓球到水底了"引导学生探究.接着用手帕和杯子来实验,解释问题,让学生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培训活动中,我听了一位教师教学《了解空气》这一课,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先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再用一只杯子把乒乓球扣入水底,从而用为什么乒乓球到水底了引导学生探究。接着用手帕和杯子来实验,解释问题,让学生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然后安排  相似文献   
3.
《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可以说是没有一个科学教师不知道的,因此,让学生在科学课堂里动起来,也成为了探究式教学的标志。我们科学教师也努力想办法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体验,但是,我们孩子的参与是真参与吗?我们孩子的动是真动吗?左右思考,我觉得有很大一部分活动中孩子的动是假动,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常,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会这样考虑:到什么时候该怎么问;怎样过渡(甚至把过渡语都设计好了);如何总结;什么时候出示图片、播放课件;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这些都考虑得面面俱到。通过这样的思路,设计一堂公开课或优质课非常可行,教学起来很是顺手。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培训活动中,我听了一位教师教学《了解空气》这一课,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先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再用一只杯子把乒乓球扣入水底.从而用“为什么乒乓球到水底了”引导学生探究。接着用手帕和杯子来实验,解释问题,让学生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然后安排的活动是让一只杯子的水跑到另一只杯子中,最后才让学生感受空气。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还安排了三个小实验:砖块里的空气、往漏斗里倒水、让瓶子里的红水流出来。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为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发挥余地,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取舍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的课堂教学对课堂的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地进行课堂调控是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的有力保证。在教学了《科学》四年级下册中《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这一课后,笔者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7.
在常态课教学中,备好了课,准备好了材料,也就是做好了教学的准备工作,可以说这是保证常态课质量的基础。有了这块奠基石,才能保证教师游刃有余地把握课堂,使课堂顺利进行,才有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才有可能使常态课也如公歼课一样,让学生喜欢。那么,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常态课教学如何有效开展呢?  相似文献   
8.
学校图书馆新添了一批科普书籍,《希利尔讲世界地理》也在其中。它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用儿童化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有趣见闻。仔细翻阅,希利尔那独特的插图注解、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更是深深地吸引了我。“向孩子们推荐阅读这本书!”这个念头是如此的清晰和强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