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在解几何题时,适当地构造三角形或四边形,有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不妨把这种方法称为“构形法.”下面举例说明,供同学们参考: 一、求多角和例1 求下列图形中(如图1),∠A+∠B+∠C十∠D+∠E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一名普通高校外语专业班主任的经历和经验出发,以访谈和学生本人的阶段性成长故事为研究数据,以外语学院经贸英语专业2009级X班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埃里克森(E.H.Erikson)关于个人发展八阶段的理论,分析外语专业大学新生第一年的成长及变化。研究表明,一年级是外语专业学生个性和学习方法、学习理念及人生观逐渐成熟和个性化的转折点,班主任对学生专业学习和发展的关注、关爱和指导程度是影响学生专业学习和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学习策略与学习风格和归因风格这个话题,对《策略.归因.风格—学会学英语》一书及其特色、应用价值和适用对象作简要概括、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情系往事     
  相似文献   
5.
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翻译主体的研究话题往往在讨论谁是翻译主体,目前有四种看法,即译者;原作者与译者;译者与读者;原作者、译者和读者[1]。几种看法之中都含译者在内,可见对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研究已备受关注。在以译者为翻译主体的中心地位的基础上,提出“译者的信念”这一说法来表述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实践中,译者的信念,即翻译者本人的翻译观、语言观、文化态度以及对译者自己的认识等内在的坚信不移的看法和认识,影响译者选择译本、翻译宏观和微观策略、译文表现风格、手法等几乎一切方面的选择过程,它是译者进行翻译活动和实践的内在支点和决策力量。本文作为一种初浅的讨论,仅作为笔者对译者作为主体的研究的一种主观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陈艳清 《现代语文》2007,(11):126-126
王安忆是当代文学中不可回避的一个,她的作品大多理性节制,罕见直接宣泄的情感。评论界的目光也多聚集在"三恋"、《长恨歌》、《纪实与虚构》等作品上,似乎很少注意到她作品中的"意外"。《乌托邦诗篇》是这"意外"中的一个,它饱含了真挚的情感,汩汩流淌的诗情,可以说《乌托邦诗篇》,是王安忆作为女人的雅致风景。  相似文献   
7.
在回顾国内现有翻译教师教学等有关翻译师资素质素养的基础上,借助已有的国内外教师教育有关知识,尤其是教师研究的可及资料,试就专业化翻译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基础进行简要分析和概述,以期对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的翻译教师素质研究与专业化在职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就要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写作要求,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特征等,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思绪飞扬,始终处于一种激动兴奋的状态,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情系往事     
陈艳清 《初中生》2007,(1):69-71
没有仔细去查今天属于冬天还是春天,但可以确定的是:今天是晴天.往事难忘,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怎能忘? 不知是阴差阳错还是鬼使神差,我生来就是个寡言少语的女孩,那迷人的微笑似乎前世就与我无缘.刚上初中,我就知道了什么叫孤独,没有朋友,没有安慰.我感觉自己是一个被世界抛弃、被同学遗忘的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