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
陈静欣 《山东教育》2008,(12):58-58
  相似文献   
2.
欺骗是涉及个体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维持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的行为方式:它是一个终生发展的行为。以往,儿童欺骗行为通常作为儿童社会道德发展的一个指标:在心理研究中,欺骗行为是作为探测儿童是否获得心理理论的一个范式。整合心理理论与道德认知两方面的研究,考察儿童欺骗行为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了解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而且能更好地理解儿童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与TRY共舞     
一期《读者》上面有这样一段话:有两位年届70的老太太,一位认为到了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却认为生命的长短并不能被观念所左右,她开始尝试登山,竟出乎意料地又活了几十年,而且她还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4.
孤独症儿童在欺骗情境中的行为判断及意图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采用动画形式呈现欺骗故事情境(欺骗他人/欺骗自我) ,考察孤独症儿童对欺骗行为及意图的理解。结果表明,在欺骗行为判断的问题上,孤独症和匹配组儿童的表现没有差异。孤独症儿童对于欺骗他人的意图理解差于正常儿童,也不如他们自己对欺骗自我的意图理解。两组儿童在欺骗任务上的表现提示,孤独症儿童通过错误信念任务并不等于达到与正常儿童一样的心理理解水平,欺骗他人与欺骗自我的意图理解可能基于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