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生活在二十世纪初的劳伦斯深深地感受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性和人的价值的摧残以及现实、自然和理想之间又是如何地充满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本文通过对《钢琴》一诗的解析 ,揭示了诗人理想的“自我”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完全受到“现实异性”的压制。面对理想与悲哀的现实的冲突 ,诗人只能发出深深地哀叹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语言教学发展的趋势 ,向我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挑战 ,要适应二十一世纪培养外语人才的要求 ,师专的外语教学就有必要改革旧的教育模式 ,培养复合型的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美国文化为主要背景,从体态语(Bodylanguage)的角度,论述非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使用特点和作用。此文将从身体的动作姿态,丰实多变的面部表情.微妙微俏的眼神变化、空间尺度的把握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一位难懂、冥想的诗人,然而又是一位非常具有吸引力、有价值的诗人和一位具有美子敏感的哲人.他曾被称为“神秘世界的祭司”,美国现代诗中的朦胧大师.在美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性足以与庞德、艾略特等相比,但他的意义并不是一下就被人们的理解.一方面,他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属于现代中接近象征主义的类型,而又有超现实主义的如此谜人的标题,语言的华丽,使人眼花缭乱的意象和美妙的节奏及音  相似文献   
5.
关于《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的翻译,颇具权威性的是卞之琳、王佐良、许渊冲三位名家的译本。通过对这三个译本的比较,可以看到翻译与意象之关系、意象在翻译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的翻译之所以产生不同意象的缘由。  相似文献   
6.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承接美国现代派小说的创作风格,开创了后现代小说的创作天地,起到了承接的桥梁作用。他是在迷惘的前提下,更深刻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青年的绝望情绪;在灰色的讽刺后,加深了对社会黑暗强烈的反讽和没落情绪的宣泄,其幽默所指,充满逃离叙述主流的逃亡情绪。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美国文化为背景,从美国习俗文化的角度,系统地论述美国英语中非书面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特点.此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1、亲切的态度与礼貌的用语;2、宽松的人际关系与轻松散淡的交谈;3、坦诚的性格与直率的语言;4、喜好交往的性格与不同角色和程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