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鉴于目前对数字鸿沟的定义缺乏考虑信息和数据要素,且忽略了地理距离特征、经济距离特征和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鸿沟产生的空间效应,为更全面地把握数字鸿沟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影响机制和效应,根据资源禀赋理论和创新发展理论,将数字化创新技术的获取、使用、影响的不均衡视为数字鸿沟,多维度构建数字鸿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通过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探讨上述3种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鸿沟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省域间的数字鸿沟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联系,数字鸿沟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效应;经济距离因素是数字禀赋促进域内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地理距离因素是抑制域外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在地理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鸿沟对域外产业结构升级的抑制作用最大,主要通过区域开放程度对域外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空间抑制作用;在经济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禀赋对域内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最大;在数字新基建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鸿沟加剧了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割据,主要通过城镇化水平对域外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空...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持续扩大,必须注重贯彻和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方面要求,结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着重培养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对此,高等院校需要结合当前的结构布局做出必要的调整措施,针对目前的教育结构及资源供给和配置方式,充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征采取转型发展的措施。目前社会各界正在深入探究双循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在双循环的背景下,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和意义,推动高等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梳理中国教学范式变革历程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教学范式数字化转型运行机制和启示。研究认为中国教学范式变革经历了电教化、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三个阶段。从环境变化(E)、学校(S)需求、数字化技术(I)、政府政策(P)等维度分析中国教学范式数字化转型运行机制,形成产业环境动态变化倒逼学校教学范式改革,以国家政策为战略引领,数字化技术在教学各环节创新扩散,驱动教学范式数字化转型的Spie模型。可以为发挥政府政策引领教学范式变革,集中科研力量攻克数字化技术为教学范式变革提供生态环境,利用数字化技术重塑教学各环节,培养适应社会动态变化的人力资本,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