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凡卡》,以深沉的笔触、衬托的手法,满怀深情地描写了一个饱受摧残与虐待的小学徒凡卡。作者以凡卡向他唯一的亲人爷爷写信这一事件的发展为顺序,用环境描写、回忆插叙等形式,衬托凡卡的孤苦心境和痛苦生活,巧妙而自然地展示了凡卡的悲惨命运,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的黑暗,控诉了资本主义魔爪攫取贫苦  相似文献   
2.
读写例话是以一篇课文为例,进行有关读写基本功训练的谈话。教学读写例话,不是为了单纯地传授读写知识,讲述读写方法,而是要通过读写例话的学习,把在讲读课中学到的,并在阅读和独立阅读课中得到复习和巩固的读写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以便进一步运用于读写实践,转化为读写能力。在一组课文里,讲读课文是某一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体现,读写例话则是这一训练项目的理论阐述。讲读课文与读写例话是一项读写基本功训练过程的首尾两个环  相似文献   
3.
独立阅读课安排在讲读和阅读课之后,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讲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和在阅读课中初步形成的能力,进行独立阅读,巩固加深,形成技能技巧。独立阅读,学生能对讲读和阅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自我检查,进一步提高。所以,独立阅读课,要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但“放手”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仍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精心安排教学步骤,以促进能力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独立阅读课文一般需要安排下列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4.
童话教学,除了教给学生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和发展想象力,必须以读为基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获得表象,感受形象,并以此为基础,启发想象,形成能力。怎样以读为基础启发想象,培养想象能力呢?结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课来谈谈我们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少敦师往往是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从解题到分析课文、划分段落、归纳中心等,逐一提问。而且课课如此,千篇一律。加之教师设计问题时,缺乏对学生心理特点的考虑,以致课堂教学中,学生为回答问题而被动地读书思考,造成教师当主  相似文献   
6.
寓言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一定的语文知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领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即寓意。寓言的寓意应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反复琢磨,深入思考,自己悟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受到训练。下面以《寓言二则》(第五册)为例,谈谈怎样在阅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寓言二则》包括《自相矛盾》和《掩耳盗铃》两个故事。怎样在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理解这两个故事的内容,进而悟出其寓意呢?教学中,可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语文第七册6课《观潮》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的作者以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为观察顺序,用人潮相衬、动静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 (一)课文主要写钱塘江大潮,可是,在文中却四次写了观潮的人:①八月十八这天早上,我们是随着观潮的“人流”,登上海塘大堤的。“人流”言观潮人之多。有如此多的人前来观潮,说明这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一定有可观之处。这是从观潮的人多这一侧面,来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②江潮还没有  相似文献   
8.
阅读课文是小语教材中的二类课文。把它安排在讲读课和独立阅读课之间进行教学,是为了在教师指导下,初步运用讲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阅读实践活动,并在阅读实践中,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所以,二类课文的教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怎样抓好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中间  相似文献   
9.
习作例文是供学生习作时参考的文字举例,用来让学生模仿的文章。习作例文,在提供习作文章举例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写作基础知识,为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些写作知识练习作文,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习作例文时,我们要注意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用文字表达内容的几项基本要求,以便在运用中逐步形成作文能力。我们要注重哪些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呢?对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所要注重的,就是中年级教材所安排的五个读写重点训练项目,即学会观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抓住重点、抓住特点。这五个重点项目安排在中年级的四册教材中,由单一到综合,循环反复出现,以便学生体会感知、理解掌握,在实际运用这些基础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的童年》(六年制小语十二册),是一篇新选入教材的阅读课文。课文通过借书、藏书、读书和还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了童年的高尔基——阿辽沙,不顾条件的艰苦和主人的反对,酷爱读书的感人事迹。一、借书。当阿辽沙把迷路的小女孩送回家时,小女孩的母亲要送东西给阿辽沙,以示感谢。阿辽沙“什么也不要”,只要,“借一本书”读读。当小女孩的母亲说阿辽沙的手没洗干净时,他想:“假如她也要擦铜器,刷地板,劈木柴,她的手也不会比我干净。”这一心理活动细节描写表明:处于仆从地位的阿辽沙,要负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