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在学生已预习《小音乐家扬科》(六年制十一册)这篇课文的基础上,我抓住小扬科“被活活打死”这一悲惨结局首先讲读第五段。出示了以下几个思考题:1.扬科挨打时、挨打后情况怎样?2.最后一句话“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的科头上不住地号叫”你怎样理解?学生学习这段后,大声为扬科叫不平:“有什么罪?要把这样一个只8岁的小孩活活打死?”问题由学生提出,我因势设问:“你们想知道小杨科为什么会被活活地打死吗?”“请根据思考题自学课文第四段。”只几分钟,学生纷纷议论:“看一下小提琴有什么要紧?”“哎,他偏偏要看小提  相似文献   
2.
《诗五首》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诗歌是情感的产物,教学古诗尤应展示场景,激发学生情感,展开合理想像,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其能力。因此,教法上准备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辅以朗诵、比较、自学辅导、画图、推理、想像等方法。媒体设计以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为主(古诗反映的背景),或彩图、录音等。课前准…  相似文献   
3.
教学王维七言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应着重引导学生设想诗人独处异乡的情景,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为达到这个目的,我采用的是从图入手,以情导读的方法。首先出示一幅《别亲图》,我提示说:“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离开家乡,告别亲人,谁能说说当时是怎样动人的情景?”同学们纷纷发言:“他的兄弟送了一程又一程,是那么依依不舍”。“他的大哥含着泪说:一路保重身体,到了京城捎封信回来。”这充满深情的推想,为理解全诗所表达的情感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我又提出另一个问题:“那分别后的王维会怎样呢?”“想家乡!”“想亲  相似文献   
4.
孩子到了学校,大约有下面一些类别:小学时还蛮喜欢学习,越往上走,越不喜欢;从幼儿园读到高一,就是不爱读书,只爱打球,上网玩游戏,也就是说,抛开学习,一切都好;从小成绩就好,越读越好,但不喜爱活动;全面发展却不能出类拔萃;初中时还不是很喜欢学习,到高  相似文献   
5.
陶妙如 《教师》2011,(1):18-20
孩子到了学校.大约有下面一些类别:小学时还蛮喜欢学习,越往上走,越不喜欢;从幼儿园读到高一,就是不爱读书,只爱打球,上网玩游戏,也就是说,抛开学习,一切都好;从小成绩就好,越读越好,但不喜爱活动;全面发展却不能出类拔萃;初中时还不是很喜欢学习,到高中后。像换了个人似的,直线上升。全能的也有,却不太多。这只是从大的方面来概括。每一个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面对这些学生,我们怎样来启发他们,让他们都能将自己的潜能挖掘出来呢?  相似文献   
6.
走近史铁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这种勇气和执著,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