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杨时毕生以阐释、弘扬二程理学为己任,是理学南传的"津梁"。在长期的治学与教育实践中,杨时逐步形成了诸多符合教育规律的真知灼见。通过文本的爬疏与开掘,呈现出杨时所提出和实施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中蕴涵的"学之不可已"、"致知格物"、"学思并重"、"精思力行"、"博学反约"、"师世范俗"以及"尊师重教"等特色鲜明的主张和见解。这些教育理念不仅对南宋及其后历代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极具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哲学中包含有全面而丰富的和谐思想。它涵盖了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身心和谐以及国家之间的和谐等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处理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合肥地区的几所高校的调查,发现从总体上看现代大学生对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有着比较理性的认识,学生对实现生命价值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死亡的看法还有一点偏差,生命行为不能完全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有必要多方面加强高校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干部在自身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始终是学生管理工作关注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大学生要求成为学生干部的多维剖析,逐步呈现学生干部在处理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后续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而解析其应对之策,有助于学生干部提升综合素质,对于营造稳定和谐的校园氛围,促进国家人才建设皆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朴初是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著名的慈善家。他一生从事的佛教慈善济世事业,是对其慈悲情怀的生动诠释。梳理和发掘赵朴初爱念众生,慈悲利他,自度度人,饶益众生的慈悲济世情怀和人格魅力;呈现其躬身践行慈善事业和关心支持慈悲善行的历程;展现其慈悲情怀的现实意义,将有助于继承赵朴初慈悲济世的精神,有益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哲学中,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极具影响力。他不仅提出了人的理想人格目标及其内在根据,而且还提出了实现人格目标的具体途径,从而建构了中国古代完整的理想人格理论体系。其理论表现出了对人自身的深切关注,对人的意义、价值的深入思考,对人格尊严的高度重视和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探析这一理论无疑会给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特别是当代青年人格教育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断撕裂既有的伦理规范。信息社会存在的伦理困境无法回避,诸如隐私与个人信息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以及信息自由权利的滥用等。通过加强网络技术监控和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道德主体的道德自律以及倡导正能量的网络信息舆论等诸多路径,反思与探寻化解信息社会的伦理困境将对当下社会伦理构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朱升不仅是辅佐朱元璋创基立国的开国元勋,而且为承续"紫阳衣钵"的新安理学硕儒。他一生肆力为学,治学施教"网罗百家,驰骋千古",被后人称为"一代文宗"。朱升在长期的治学与教育实践活动中,积累并形成了诸多符合教育规律的真知灼见,提出了"以列圣传心为主、以践履致用为功"的教育宗旨;循序渐进、旁注诸经、本义与开喻、博取与致用、求真是之归等治学与教育方法。这些观点和主张至今仍然有着值得提倡的合理内容,对当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